2017年3月29日 星期三

關鍵的曬太陽

患癌後還能成為百歲壽星,她的秘訣竟不花一分錢,春天絕不能錯過。

年過百歲的老人你也許見過不少,但是患上癌症之後依然能笑傲百歲的老人你見過幾個呢?

出生于1905年的張明珠,她88歲的時候患腸癌,一共做過3次大手術,切除了全部結腸,大腸也被切掉了1米。第3次做手術時,她才知道自己得的是癌症。

她在106歲時參加了北京電視臺生活頻道的一檔節目,這位被譽為 “中國最美老壽星” 的老人,在節目中公佈了自己的長壽養顏秘訣,其中一個秘訣很多人容易忽視,卻最是關鍵:曬太陽。患癌後還能成為百歲壽星。她最愛的是曬太陽。

張明珠老人有兩大習慣,一是堅持走路,各大公園都是老人經常去的地方,那裡的常客大多認識她,她也樂意與大家聊天。二是曬太陽,飯後或是散步時都要在外面曬一會兒太陽。
可別小看曬太陽這個動作,不用你花一分錢,也不用動手,但是曬對了作用巨大。

“陽光是個寶,曬曬身體好”。老人曬太陽有利於補充陽氣,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內科主任醫師姜良鐸也說,人體體內正常的臟腑功能全靠陽氣來支撐,陽氣充盈,人體對抗疾病的能力就會提高。

曬太陽在中醫裡被稱為“天灸”。也就是老天給我做艾灸。我們都知道艾灸是大補陽氣的方法,但做艾灸需要辯證,並不是每個人適合,並且灸多了易上火。

“天灸”就不存在這樣的問題,它屬於中醫裡的“溫補之法”,沒有任何副作用,是適合所有人的自然療愈方法。

不僅如此,曬太陽的作用有很多:

【初春曬太陽,抗癌、延壽、強免疫】

一個人想健康,就要陽氣充足,四肢溫暖,五臟堅固,精神矍鑠。曬太陽,就是大自然給予我們最好的祛病良方。

1.讓血管更健康

《英國醫學雜誌》刊登的一項研究發現,維生素D含量低的人群罹患心臟病、心力衰竭和中風的風險更高。多項研究也證實,在紫外線比較缺乏的冬季,患心肌梗死的病人會明顯增多。適當曬太陽有助於維生素D變得更加活躍,從而使體內炎症減少,對血管健康更有利。

2.延長壽命

從1980年起,丹麥科研人員對440萬丹麥人進行了長達26年的研究發現,多曬太陽能延長壽命。

3.降低癌症風險

美國聖達戈大學的一項研究表明,生活在較低緯度的女性和高緯度者相比,卵巢癌發病的危險較低,因為前者接受日光照射的時間長,攝入維生素D的含量高,比後者更利於抗癌。

4.增強免疫力

曬太陽有補陽氣、補正氣的功效。中醫有“采日精”的說法,就是採集陽光以生髮清陽之氣。人體內正常的臟腑功能全靠陽氣來支撐,陽氣充盈,人體抵抗疾病的能力就會提高。
曬太陽是全世界最補身子的方法,如何曬呢?一定要掌握正確的方法才能起到效果!

最科學的曬太陽養生指南,不花一分錢,連手都不用動。

【曬頭頂補鈣生髮】

太陽曬過頭頂,能充分促進鈣質的吸收。許多人曬太陽時,常喜歡戴著帽子,其實,春天陽光並沒有那麼強烈,穿著厚衣服又戴上遮陽帽,根本不能發揮曬太陽的作用。

【曬後背脾胃和】

“前為陰,後為陽,曬後背,能起到補陽氣的作用。”陽氣虛弱會讓人手腳冰涼,還常伴有脾胃不適,如肚子怕涼或吃了涼的東西易腹瀉等。春天曬曬後背,能驅除脾胃寒氣,有助改善消化功能。此外,清代醫家曾指出,“背為陽,心肺主之”,曬後背還能疏通背部經絡,對心肺大有裨益。

【曬雙腿不抽筋】

“老寒腿”應該常出來曬曬。曬雙腿能很好地驅除腿部寒氣,有效緩解小腿抽筋,而且能加速腿部鈣質吸收,讓雙腿骨骼更健壯,很好地預防骨質疏鬆。尤其是有風濕性關節炎的人,春天曬太陽能活化血脈,緩解病情,起到輔助治療作用。

【什麼時候曬太陽最好】

一般早晨6點至10點這段時間最適合曬太陽。此時陽光中的紅外線強,紫外線偏弱,對人體起溫熱作用,可使身體發熱,促進血液迴圈和新陳代謝,活血化瘀,增強人體活力。下午4點至5點也是曬太陽的最好時間,這個時間段的照射特點是紫外線中的A光束成分較多,這時是儲備體內“陽光維生素”——維生素D的大好時間;同時還可以促進腸道對鈣、磷的吸收,增強體質,促進骨骼正常鈣化。

每天曬太陽的時間如何控制?

在四十分鐘到一個小時左右,出少量汗、微微困倦效果最佳。

出大汗為——漏精
說話太多為——漏氣
越曬越興奮為——漏神


曬太陽時要定神,讓自己安靜、定神,精神內守最為重要。找一個安靜的地方,閉上眼睛靜靜地曬,或者聽一點清淨典雅的音樂,切忌打電話、玩手機、興奮地聊天,做激烈的運動,這樣不但無效,反而漏精漏氣漏神。

在春季,曬太陽這個大自然賜予我們的祛病良方您可千萬不要錯過,用對了相信您也可以像張明珠老人一樣長壽,不花錢,不動手,何樂而不為呢?快給朋友們也看看,大家沒事的時候就約著去曬太陽吧~





2017年3月24日 星期五

常見的乳房良性腫瘤


乳房是女性重要的第二性徵,也是生殖系統中的器官之一,位於胸大肌上,大小形狀都是先天基因決定的,與罹患乳癌或是哺乳能力無關。由脂肪、乳腺、乳管、乳頭、乳暈及小疙瘩突起的周圍腺體(蒙哥馬利腺)組成。


常見的乳房檢查工具有哪些?


1. 乳房超音波:

適合較年輕族群小於35歲者,檢查腫塊,無輻射適合懷孕或哺乳女性。即使是乳腺緻密也可判斷。


2. 乳房攝影:

鼓勵45歲到69歲女性兩年一次乳房攝影,可降低 23 乳癌死亡率。檢查有無惡性鈣化點、結構扭曲、或是不對稱腫塊, 屬於一種X光檢查,檢查時以壓迫板緊壓乳房,以獲得清晰影像,並減少輻射劑量,所以會有疼痛感。 檢查結果分為幾類:

 1)若無異常,請持續每2年接受1次乳房X光攝影檢查

 2)若有無法確定診斷之變化,需再做其他影像檢查

 3)若有疑似良性變化,需3-6個月門診加做乳房超音波追蹤檢查。


3. 其他影像檢查:核磁共振、正子攝影,這些都需經醫師先以超音波或攝影評估過後再繼續安排。


常見的乳房良性腫瘤


門診最常碰到患者來求診是因為乳房腫痛或摸到有硬塊,但即便身為醫師,用手觸診檢查過無數病人,但用手觸摸到硬塊不一定準,還是要藉助儀器的檢查,最常使用的就是超音波與乳房攝影。常見乳房的良性腫瘤:


1. 纖維瘤:纖維瘤有實心肉的組織

2. 纖維囊腫(Cysts):纖維囊腫屬於乳腺水瘤,常因乳腺受荷爾蒙刺激,乳管內水分滯留所產生。纖維囊腫常發生在月經來前,月經過後會消失,這些異常現象在超音波檢查時都可以區分出來。特別容易發生在3050歲的婦女,通常在停經後會逐漸消失或減少,而且幾乎很少演變成癌症。

3. 纖維囊腫變化(Fibrocystic changes):為造成乳房疼痛及行成乳房腫塊最常見的原因,影響超過60%的婦女,常發生於2050幾歲,它會造成乳房疼痛(常常在經前幾天最疼痛疼痛)、壓痛、乳房硬塊(忽大忽小)、有時乳頭會有水狀分泌物,成因可能和月經週期的荷爾蒙變化有關,目前醫學上認為它並不是一種真正的疾病。

4. 非典型增生(Atypical hyperplasia):是一種癌前病變狀況,需要依據乳房切片的病理診斷。依據不正常細胞增加的部位,可分為 非典型乳管增生ADHAtypical ductal hyperplasia)和 非典型乳小葉增生ALHAtypical lobular hyperplasia),有這種狀況的病人,罹患乳癌的風險增加高達45倍;在這診斷後的15年內,約有20%的人會演變成侵襲性乳癌。須密切追蹤。

5. 硬化性腺病(Sclerosing adenosis):常見於3045歲的婦女,為乳小葉腺泡的過度增生和包圍著硬化的纖維組織。硬化性腺病者增加1.52倍未來發展成乳癌的風險,有時也會合併有其他的乳房疾病,如:纖維腺瘤(Fibroadenoma)、乳突瘤(Papilloma)、原位癌、侵襲性乳癌(約510%合併有乳癌)。

乳房腫瘤的切片與治療

當乳房腫瘤經醫師評估過需要進一步細胞成分化驗,除了門診可以簡單處理的纖維囊腫細針抽吸、及腫瘤粗針穿刺之外,就需要用手術方法開刀做切片,亦是把腫瘤摘除做治療。


1. 傳統切開手術:

皮膚上劃弧形刀痕摘除腫瘤,因傳統電燒刀燙傷造成會有線形增生肥厚疤痕。這類疤痕較長的手術,如果使用「電漿刀」(Plasma Blade),可減少高溫熱能的燙傷深度,使用組織帶電後震盪原理做切開,術後疤痕美觀,癒合較佳,疼痛感少,復原也較快速。

2. 真空輔助切片微創手術:


使用粗針狀的探針,只在皮膚上留下極小點狀疤痕,經由超音波輔助或是X光立體定位,將探針移至病灶把腫瘤取出。手術時間更短,準確度高,疼痛度降低。

另外還有重要的一點,如果是使用超音波輔助引導,超音波機器的品質亦是重點。開刀房需要配置有高解析度超音波,可清楚提供影像做判別。


( 錄自 Care Online 劉宗瑀 醫師  )


2017年3月15日 星期三

何謂三陰性乳癌


【三陰性的特性】: 腫瘤特性是「荷爾蒙受體 (ER/PR)」及HER2皆為陰性

ER: 動情激素接受體

PR: 黃體激素接受體

HER2: 人類表皮因子接受體 (HER-2)


1:荷爾蒙受體分為動情激素受體(ER)及黃體激素受體(PR),乳癌細胞含有越多的荷爾蒙受體,它的治療效果越好,預後較佳。因此,乳癌一定要檢測荷爾蒙受體的含量,才能決定後續的治療方法。目前約有40%50%的病人在檢測荷爾蒙受體會呈現陽性反應,只有少數的病患是陰性反應。


2:人類表皮生長因子受體 (HER-2),此受體過度表達會加速癌細胞分裂、增加轉移、造成抗藥性,導致治療失敗,因此,乳癌一定要檢測人類表皮生長因子受體 (HER-2),作為治療及預後的參考。目前約有20%的病人在檢測此受體會呈現陽性反應,這類病人可使用標靶藥物 (HerceptinLapatinip)進行治療。所以陰性反應的病患並不適合使用藥物進行治療。


三陰性乳癌是指荷爾蒙接受體ERPRHER-2皆為陰性,在腫瘤型態的表現上,相較於管腔型ALuminal A (ERPR陽性及Her-2陰性) 的腫瘤型態,三陰性腫瘤細胞本身惡性度高、復發率就較高,復發時間也相較的快,通常是1 ~ 3年間,如果是管腔型A型的復發時間通常為術後的7 ~ 8年,三陰性復發部位也較為嚴重,常見是轉移至腦、肺或肝,但是如果三陰性的病人通過了復發的高峰期前三年,之後的復發率會明顯下降。


關於治療方面,管腔型A型的腫瘤細胞一般而言可以接受荷爾蒙治療,且對於化學治療較不敏感,反倒是三陰性的腫瘤細胞對化學治療相當有反應。


三陰性乳癌有某些特點,包括: 


1.  較容易發生於年輕(小於40歲)的病患。 

2.  25%BRCA1基因缺陷(一般乳癌病患僅2%/ 安潔莉娜做預防性切除就是發現基因BRCA1基因缺陷。 

3.  生長快速:大約70%的三 陰性乳癌是病患自己觸摸到才就診的。

4.  腫瘤大小與淋巴結轉移的機率不成正向相關:非三陰性乳癌腫瘤越大,越會有淋巴結轉移,但是 三陰性乳癌則有些不同,即使小於等於1公分的三陰性乳癌也有55%的淋巴轉移機率,而其他非  三陰性乳癌小於1公分的腫瘤只有19%的轉移機率。

 5.  發病後5年內的遠處復發危險為非三陰性乳癌的2.6倍,但在發病 8年之後,若無復發狀況,幾乎就治癒了。反之,非三陰性乳癌雖然5年內的遠處復發危險較低,但若干年後仍有較高的復發危險。因此,「怎麼10幾年都好好的,現在突然就復發?」--- 這種捲土重來的乳癌,常是 非三陰性乳癌的特徵。所以,三陰性乳癌的患者要比別人更加努力積極治療。

6.  相較於同期的乳癌,三陰性乳癌就是比較差  ( 5年存活率:77%  vs   93% ),術後化學治療打6 ~ 8次後,由於不須荷爾蒙及標靶治療,醫師只能兩手一攤,無事可做,只能觀察。運氣好的話,熬過8年就行了。但一旦復發,由於三陰性乳癌生長快速,轉移力強,病人可能很快就走了。  

7.  若能先使用術前化學治療,而且腫瘤也縮小到連顯微鏡也沒有侵犯型的乳癌(醫學上叫做病理的完全反應),則三陰性乳癌的存活可顯著提高到和非三陰性乳癌相當,6年存活率分別為94% 98%(注意:臨床的完全反應指的是臨床上看不到腫瘤,不代表連顯微鏡也看不到,兩者稍有不同,必須靠手術切除後以顯微鏡病理診斷才能判定。)  每個醫生在治療方針上會有些許不同,積極配合,才能提高治癒率。

此外 HER2 陽性可參考 健康醫療網 / 關嘉慶

HER2 陽性乳癌即使早期小腫瘤術後仍應積極治療
47歲張小姐洗澡時突然摸到乳房附近的硬塊,就醫檢查確認為HER2 陽性乳癌,腫瘤雖已有一兩公分大,但未轉移至淋巴,看似幸運,實則已經失去了標靶藥物健保給付的資格,受限於經濟能力,術後未能接受輔助性標靶藥物合併化療,兩、三年後不幸復發。

個人化治療標靶提升HER2陽性乳癌存活機會
台北馬偕紀念醫院一般外科主治醫師林鉷彬指出,隨著基因檢測、病理化驗等技術的進步,以及標靶藥物的研發,乳癌治療已朝向個人化治療,針對乳癌的病理報告結果及分子生物學的檢驗報告,可針對每一位乳癌患者設計不同的治療方針。
舉例來說,荷爾蒙陽性的乳癌患者屬於轉移低危險群,復發率較低,或許只需接受抗荷爾蒙治療。但如果為高危險群的HER2陽性患者,預後情況較差,復發率高、死亡率高,所幸在抗HER2標靶藥物問世後,大幅降低復發風險及提高存活率。
越來越多的研究證實,早期HER2陽性乳癌即使腫瘤小於一公分,無淋巴轉移,仍有復發風險,張小姐即為典型個案,腫瘤並不大,且無淋巴轉移,術後初期情況不錯,但兩三年後仍然轉移到肝肺等器官。
早期HER2陽性乳癌術後標靶治療降低5成復發風險
臨床證實,這類患者術後使用抗HER2標靶輔助療法一年,再搭配化療,能有效降低5成復發風險、6成死亡風險。由於HER2陽性乳癌的預後較差,所以當腫瘤大小達T1b,也就是0.5公分以上,即會建議患者術後應接受化療與標靶藥物治療,以避免遠端轉移復發。
不過受限於健保預算,目前腫瘤小、淋巴沒有轉移的HER2陽性乳癌患者,即使存在日後轉移復發的危險因子,但健保仍無法給付抗HER2標靶輔助療法,患者必須自費,不少經濟能力不佳、無力負擔的癌友只能無助地等著癌症轉移的那天到來。

林鉷彬醫師指出,門診收治不少類似張小姐個案,礙於健保給付規定,無法在第一時間選擇最適合的藥物,復發轉移的風險因而增加,建議能夠適度開放用藥規定,事實上,HER2陽性患者如能夠使用預防性標靶藥物治療,減少日後復發機率,反而能減少更多未來的醫療支出。

目前乳癌的治療武器非常多種,治療的機會亦相對提升,提醒乳癌患者不要因為害怕手術或治療可能發生的副作用,就逃避轉為尋求其他輔助治療,其實醫院都有完善的醫療照護團隊,可以在接受治療時給予及時的照顧及處理,如延誤治療,喪失治療黃金時機,導致癌細胞轉移等,反而得不償失。

Her2乳癌雙標靶治療與乳癌術前輔助治療 (新光醫院 一般外科主任 楊圳隆)
術前輔助性化學治療的優點是在手術前縮小腫瘤,使腫瘤較能順利切除,減少大範圍切除可使全乳切除術轉變為乳房保留手術,以維持乳房的外觀。在過去的臨床研究發現,術前輔助性化學治療可以使25-30% 原本無法手術的病人,因而變成可接受乳房保留手術。在2013年美國腫瘤醫學會 (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 發表一篇統合12000名乳癌患者的整合分析研究 (meta-analysis) 發現,HER2過度表現的乳癌患者在接受術前輔助治療後達到病理完全緩解者 (pCR),也能顯著提高其整體存活率(overall survival)。而在術前輔助治療結束後的手術可能變得較無侵犯性,能增加後續乳房重建的機會,同時減少手術前潛在癌細胞微量轉移的可能性。此外,術前輔助治療的另一好處是能提早得知腫瘤細胞對於術前輔助治療之敏感性(sensitivity)與有效性(efficacy),而病理完全緩解(Pathologic complete response,pCR)可做為後續化學治療的配方選擇依據,病理組織之切片也可作為疾病復發之生物標記監測。
從1998到2003年相繼發表的臨床試驗證實術前輔助性化療,除了增加乳房手術的切除率與乳房保留手術率之外,達到病理完全緩解(pCR,pathological complete remission)的比例也能增加病患之無病存活率與整體存活率,雖然近期陸續發表之研究並無一致性,但術前輔助治療在保留手術與提升病患生活品質上的助益的確無可厚非。除了化療,標靶治療例如:抗HER2藥物也被廣泛運用於術前輔助治療中。從2010到2013年發表之HER2過度表現乳癌臨床試驗(NOAH,GeparQuattro,HannaH,NeoSphere,TRYPHAENA等),也證實了在HER2過度表現之乳癌患者,若術前輔助治療加入抗HER2藥物如:賀癌平®(Trastuzumab,Herceptin®)能增加病理完全緩解比例達30~40%。因此,在國際治療準則(如St. Gallen,ESMO,NCCN)對於HER2過度表現乳癌,將抗HER2標靶藥物納入術前輔助治療選擇中已均有共識。此外,除了前面所提到的藥物以外,未來也有許多針對HER-2過度表現乳癌的標靶治療藥物即將問世,在2013年6月衛生署已核准第一線轉移性乳癌的標靶藥物「賀疾妥®(Pertuzumab,Perjeta®)」,即是引領了另一項「雙標靶阻斷(Dual-blockade)」新治療概念。2012年1月在新英格蘭醫學期刊即發表了一篇以Pertuzumab併用Trastuzumab和Docetaxel來治療轉移性乳癌之第三期人體臨床試驗 (CLEOPATRA trial),結果顯示加上Pertuzumab的治療組能有效延長無惡化存活期(PFS)從安慰劑組的12.4個月,延長至18.5個月(HR=0.62; 95% CI=0.51-0.75; p<0 .001="" complete="" eosphere="" erceptin="" erjeta="" p="" pathologic="" response="">術前輔助性治療提供患者一個機會得以保留乳房,維持日後生活品質,至今已有許多患者因此受惠。在此建議乳癌患者在治療前應與自己的醫師詳細溝通,為自己的風險與益處作合理的考量,詳細的評估與完整的個人治療計畫才是正確的治療觀念,積極與正面思考也才是正確之治療態度。此外,另一項運用新技術「抗體-藥物複合體」所研發出的新標靶治療藥物---Trastuzumab emtansine (T-DM1),也是用於治療HER-2過度表現之乳癌患者,在2013年2月美國食品藥物管局也已經核准上市。乳癌治療新藥日新月異,相信未來乳癌治療的突破已是指日可待。

參考資料
1.Lancet Oncol. 2012 Jan;13(1):25-32. doi: 10.1016/S1470-2045(11)70336-9. Epub 2011 Dec 6. Efficacy and safety of neoadjuvant pertuzumab and trastuzumab in women with locally advanced, inflammatory, or early HER2-positive breast cancer (NeoSphere): a randomised multicentre, open-label, phase 2 trial.
2.Ann Oncol. 2013 Sep;24(9):2278-84. doi: 10.1093/annonc/mdt182. Epub 2013 May 22. Pertuzumab plus trastuzumab in combination with standard neoadjuvant anthracycline-containing and anthracycline-free chemotherapy regimens in patients with HER2-positive early breast cancer: a randomized phase II cardiac safety study (TRYPHAENA).









2017年3月10日 星期五

乳癌患者若 HER2 基因陽性即使早期小腫瘤術後仍應積極治療

第二型人類表皮生長因子接受體,即 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簡稱 HER2 基因,若是陽性,即使乳癌小於2公分的小腫瘤,術後仍有高復發率。

沈能元、實習生賴嘉瑩/台北報導
HER2陽性乳癌患者即使早期也易復發
50多歲林小姐約12年前在鎖骨附近發現一顆2公分腫瘤,經診斷為乳癌第二期,且其 HER2 基因陽性,她當下決定切除乳房,並進行乳房重建與化療,但6年後癌細胞復發,並轉移至淋巴及骨頭,再隔3年更轉移至肝臟,經歷10多次化療,一度心力交瘁。醫師表示,乳癌患者若 HER2 基因陽性,癌細胞容易復發、轉移,所幸,現在已有抗HER2標靶藥物,患者應積極治療。今天於一場乳癌活動中,台北長庚醫院一般外科暨乳房外科主任陳訓徹表示,乳癌為台灣女性癌症發生率第一名,每年新增患者約1萬多人,其中約 25 乳癌患者HER2(第二型人類表皮生長因子接受體,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基因為陽性,這類患者因HER2密度過高,易促進癌細胞生長與分裂,並有較高機率轉移與復發。陳訓徹說,以往醫界認為小於2公分且無淋巴轉移的HER2陽性乳癌患者,為低復發風險族群,但近年來據長庚醫院研究資料發現,HER2陽性早期小腫瘤患者,平均每12人就有1人會在5年內復發;且國外研究也指出,即使是12公分、無淋巴轉移的HER2陽性小腫瘤,3年內復發風險可達10.3%,與台灣診間觀察到的數據吻合,可見HER2陽性早期小腫瘤患者,仍為癌細胞易轉移與復發的高危險族群。台灣乳房醫學會理事長黃俊升說,2006年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已核准抗HER2標靶藥物,可用於治療早期HER2陽性乳癌患者,2010年台灣健保也針對早期HER2陽性乳癌且淋巴轉移患者給付標靶藥物,但醫界認為,無淋巴轉移的早期小腫瘤患者,也應使用該標靶藥物治療,將有助降低癌細胞復發。黃俊升說,現在更有新型抗HER2標靶藥物,其藥物搭配化療,可直接針對癌細胞治療,免除化療的副作用,建議早期HER2陽性乳癌患者,應可與醫師討論,選擇適合的治療方式。2003年發現乳癌的林小姐說,由於當時只可做化療,每次治療都「極度痛苦,回去都吐到不行、拉到不行」,2009年復發且轉移到淋巴和骨頭,用標靶藥治療則「舒服得多」。她憶述:「標靶藥也有副作用,像手腳麻痺,但我告訴醫生後,有藥物舒緩症狀,令我可以遊山玩水。」她表示如果當年可以選擇,即使要自費上萬元也會服標靶藥,減低復發機會。標靶藥一月用一次,一年療程約需70萬元。

另有【華人健康網】記者張世傑/台北報導

隨著乳房篩檢的普及,大部分乳癌患者被確診時,腫瘤都不大,陳小姐(化名)一摸到乳房硬塊時,立即就診,儘管腫瘤只有一公分多,屬於第一期,但切除腫瘤後,醫師卻希望她術後接受化療及標靶藥物。

原來陳小姐屬於較棘手的HER2陽性,預後情況較差,且容易復發,醫師的建議,讓她有些意外與難過,心想「我算是早期乳癌,又提早接受治療,為何必須做化療..... 」。

乳癌治療邁入個人化治療時代,患者分子亞型影響治療策略

「乳癌治療已邁入個人化治療時代」羅東博愛醫院副院長葉顯堂說,腫瘤大小、是否擴散,這些都與治療效果息息相關,隨著基因篩檢技術的進步,乳癌分子亞型已經成為醫師擬訂治療策略的重要參考依據。
舉例來說,兩公分以下屬於小腫瘤,但如果腋下淋巴為陽性或是陰性,則治療選項就不一樣。如果患者賀爾蒙陽性或者 HER2陽性,則治療策略與建議,當然又將與陰性反應者不同。

葉顯堂副院長指出,一旦患者檢驗報告出爐,得知其分子亞型,就能預估未來預後的情況,當然影響治療安排,例如,賀爾蒙接受體為陽性、標靶為陰性,日後復發風險偏低,術後的輔助治療就可以選擇化療或是賀爾蒙藥物。

化療搭配標靶藥物 降低 HER2陽性乳癌患者復發風險

但如果與陳小姐一樣,屬於 HER2陽性,則復發風險較高,通常預後較差,即使腫瘤較小,仍建議接受化療加上標靶藥物。
此外,乳癌分子亞型也影響到手術的時間點,如果患者想要保留乳房,此時醫師先參酌患者基因類型,使用化療、標靶藥物,讓腫瘤變小後,再予以開刀,就能保住乳房,不用切除全乳。

葉顯堂副院長說,「分子亞型關乎後續治療」,如從預估預後情況來看,腫瘤本身的生物特性,可能遠超過大小或淋巴結是否轉移等問題,例如,腫瘤很小,即使小於兩公分以下,但屬於標靶陽性,即不可掉以輕心,應積極治療,降低復發風險。

最近美國一項研究發現,即使腫瘤小於2公分,但外科手術後施以輔助性化療加標靶治療,即能延長病人的無病存活期,降低疾病惡化風險,對病人來說,有很大的幫忙。 

政府從民國98年提供乳癌篩檢,已獲成效,近幾年來早期乳癌患者逐漸增加,顯示乳癌死亡率將會下降,但如果病友屬於三陰性標靶陽性管腔B等高惡化風險的乳癌,強烈建議與醫療團隊密切配合,一步一步完成醫師所擬訂的計畫,其中個管師就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

以陳小姐為例,個管師必須解決她的疑惑,並持續追蹤治療狀況,確保她依照時程接受各種治療,如果治療到一半,不想繼續,或是自行中斷用藥,都會影響治療效果,無法降低復發風險。

葉顯堂副院長指出,在病友篩檢報告出來後,就會與患者密切討論,讓患者了解自己屬於哪一種類型,有多少抗癌武器及治療策略可供選擇。從存活率來看,乳癌治療效果不錯,存活率相當高,病友務必積極面對,接受治療。

* 醫師呼籲:乳癌患者應積極治療,與治療團隊共同完成治療計畫 *

[註] Care HER2補助計劃


乳癌為女性最常見的癌症,每年新增已超過8000名,然而隨著醫療與藥物的不斷研發進步,乳癌已逐漸形同慢性病,尤其只要早期診斷及適當治療,治癒率其實相當高。 HER2是乳癌的一種特殊腫瘤標記,每四位乳癌患者中就有一位是HER2陽性,其中約四成為淋巴轉移之早期乳癌患者。日前健保已針對有淋巴轉移之HER2陽性早期乳癌患者,給付術後輔助抗HER2標靶藥物。另外六成淋巴未轉移之HER2陽性早期乳癌患者,研究顯示使用術後輔助抗HER2標靶藥物,四年無復發存活率高達86%,四年整體存活率更達93%。惟健保資源有限,目前淋巴未轉移之HER2陽性早期乳癌患者,術後輔助抗HER2標靶藥物仍需自費,每月支出治療費用約7萬元不等。
有感於國內乳癌患者日益增加,且多數HER2陽性之早期乳癌患者淋巴未轉移,為提升這類患者治療效果及降低復發,也避免因自費使用術後輔助抗HER2標靶藥物帶來的龐大醫藥費用而中斷治療。因此為提升乳癌治療成效,幫助弱勢病友完成治療,台灣癌症基金會特募集資金,幫助有需要之早期乳癌患者給予部分經濟補助,以減輕家庭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