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31日 星期三

黑棗乾對骨質疏鬆有重建的效果


骨質疏鬆 - 逆轉 - 神奇食物 !

遠道來自美國佛羅里達州立大學的 Dr. Bahram Arjmandi (他是該校食品營養與運動科學系系主任)是全世界知名的骨研究 (bone study) 專家,一直致力在尋找可以預防/舒緩骨質疏鬆(osteoporosis) 和骨關節炎(osteoarthritis)的天然食物。他報告了他以「黑棗乾」(也被稱為」加州梅」)(prune) 所做的實驗,讓人驚詫不已。

從來沒想過,原來常拿來加在燕麥粥和喜瑞爾內的黑棗乾不但是高纖維和高抗氧化力食物,它還是個可以協助預防和逆轉骨質疏鬆的神奇食物(miracle food)!

Dr. Arjmandi 用已停經的婦女所做的臨床試驗顯示:

1. 每天 8-10顆的黑棗乾可以比荷爾蒙療法和其它藥物更有效的減少骨質流失(但前提是每天要攝取足夠的鈣和維生素D),並更有效的的「重建」(restore)已疏鬆骨頭的健康。(不過未被加工製成乾的新鮮黑棗並無效)

2. 每天8-10顆的黑棗乾讓受試者在90天試驗期內減了好幾磅的重量。(但吃黑棗乾時要搭配喝水,讓黑棗乾內的纖維吸水,在胃中膨脹,產生飽足感,壓抑食慾)Dr. Arjmandi發現黑棗乾抗骨質流失的機制與它超高的抗氧化力有關,實驗結果已刊登在世界權威的學術期刊,所以黑棗乾神奇的生理功效是有紮實的科學證據,並非憑空瞎掰的。

因為纖維含量高,黑棗乾和黑棗汁都被美國的醫生推薦是便秘必吃聖品。台灣的超級市場(頂好、大潤發、家樂福、愛買...) 都買得到黑棗乾,幾乎都是和葡萄乾、蔓越莓乾這些食品放在同一架上。例如「太陽牌」(SUNSWEET) 去籽黑棗乾(加州梅)。

黑棗乾價格便宜(500克罐裝才125元),又具有幫助排便、抗氧化、減重、減少骨質流失的多重功效,每個年齡層的男生和女生都應該把 8-10 顆的黑棗乾列入每天必吃食物(不過不要超過10顆哦,要不然你的腸道會過度蠕動)。

最後提醒大家,這8-10顆的黑棗乾並不必要一次吃完,可以在一天中分3次吃完。

黑棗乾味道不錯,老年人不妨嘗試,但不可以過量。








2012年10月23日 星期二

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作家莫言自述

饑餓和孤獨是我創作的財富

每個作家都有他成為作家的理由,我自然也不能例外,但我為什麼成了一個這樣的作家,而沒有成為像海明威、福克納那樣的作家,我想這與我獨特的童年經歷有關。我認為這是我的幸運,也是我在今後的歲月裡還可以繼續從事寫作這個職業的理由。

 從現在退回去大約四十年,也就是20世紀的60年代初期,正是中國近代歷史上一個古怪而狂熱的時期。那時候一方面是物質極度貧乏,人民吃不飽穿不暖,幾乎可以說是在死亡線上掙扎;但另一方面卻是人民有高度的政治熱情,饑餓的人民勒緊腰帶跟著共產黨進行共產主義實驗。那時候我們雖然餓得半死,但我們卻認為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而世界上還有三分之二的人――包括美國人――都還生活在“水深火熱”的苦難生活之中。而我們這些餓得半死的人還肩負著把你們從苦海裡拯救出來的神聖責任。當然,到了八十年代,中國對外敞開了大門之後,我們才恍然大悟、如夢初醒。

 在我的童年時期,根本就不知道世界上還有照相這碼事,知道了也照不起。所以我只能根據後來看到過的一些歷史照片,再加上自己的回憶,來想像出自己的童年形象。我敢擔保我想像出來的形象是真實的。那時,我們這些五六歲的孩子,在春、夏、秋三個季節裡,基本上是赤身裸體的,只是到了嚴寒的冬季,才胡亂地穿上一件衣服。那些衣服的破爛程度是今天的中國孩子想像不到的。我相信我奶奶經常教導我的一句話,她說人只有享不了的福,但是沒有受不了的罪。我也相信達爾文的適者生存學說,人在險惡的環境裡,也許會煥發出驚人的生命力。不能適應的都死掉了,能夠活過來的,就是優良的品種。所以,我大概也是一個優良的品種。那時候我們都有驚人的抗寒能力,連渾身羽毛的小鳥都凍得唧唧亂叫時,我們光著屁股,也沒有感到冷得受不了。我對當時的我充滿了敬佩之情,那時我真的不簡單,比現在的我優秀許多倍。

那時候我們這些孩子的思想非常單純,每天想的就是食物和如何才能搞到食物。我們就像一群饑餓的小狗,在村子中的大街小巷裡嗅來嗅去,尋找可以果腹的食物。許多在今天看來根本不能入口的東西,在當時卻成了我們的美味。我們吃樹上的葉子,樹上的葉子吃光後,我們就吃樹的皮,樹皮吃光後,我們就啃樹幹。那時候我們村的樹是地球上最倒楣的樹,它們被我們啃得遍體鱗傷。那時候我們都練出了一口鋒利的牙齒,世界上大概沒有我們咬不動的東西。我的一個小夥伴後來當了電工,他的工具袋裡既沒有鉗子也沒有刀子,像鉛筆那樣粗的鋼絲他毫不費力地就可以咬斷,別的電工用刀子和鉗子才能完成的工作,他用牙齒就可以完成了。那時我的牙齒也很好,但不如我那個當了電工的朋友的牙齒好,否則我很可能是一個優秀的電工而不是一個作家。1961年的春天,我們村子裡的小學校里拉來了一車亮晶晶的煤塊,我們孤陋寡聞,不知道這是什麼東西。一個聰明的孩子拿起一塊煤,咯嘣咯嘣地吃起來,看他吃得香甜的樣子,味道肯定很好,於是我們一擁而上,每人搶了一塊煤,咯嘣咯嘣吃起來。我感到那煤塊愈嚼愈香,味道的確是好極了。看到我們吃得香甜,村子裡的大人們也撲上來吃,學校裡的校長出來阻止,於是人們就開始哄搶。至於煤塊吃到肚子裡的感覺,我已經忘記了,但吃煤時口腔裡的感覺和煤的味道,至今還牢記在心。不要以為那時候我們就沒有歡樂,其實那時候我們仍有許多歡樂,我們為發現了一種可以食用的物品而歡欣鼓舞。

 這樣的饑餓歲月大概延續了兩年多,到了六十年代中期,我們的生活好了起來,雖然還是吃不飽,但每人每年可以分到兩百斤糧食,再加上到田野裡去挖一點野菜,基本上可以維持人的生命,餓死人的事愈來愈少了。

 當然,僅僅有饑餓的體驗,並不一定就能成為作家,但饑餓使我成為一個對生命的體驗特別深刻的作家。長期的饑餓使我知道,食物對於人是多麼的重要。什麼光榮、事業、理想、愛情,都是吃飽肚子之後才有的事情。因為吃我曾經喪失過自尊,因為吃,我曾經被人像狗一樣地淩辱,因為吃,我才發奮走上了創作之路。  

 當我成為作家之後,我開始回憶我童年時的孤獨,就像面對著滿桌子美食回憶饑餓一樣。我的家鄉高密東北鄉是三個縣交界的地區,交通閉塞,地廣人稀。村子外邊是一望無際的窪地,野草繁茂,野花很多,我每天都要到窪地裡放牛,因為我很小的時候已經輟學,所以當別人家的孩子在學校裡讀書時,我就在田野裡與牛為伴。我對牛的瞭解甚至勝過了我對人的瞭解。我知道牛的喜怒哀樂,懂得牛的表情,知道它們心裡想什麼。在那樣一片在一個孩子眼裡幾乎是無邊無際的原野裡,只有我和幾頭牛在一起。牛安詳地吃草,眼睛藍得好像大海裡的海水。我想跟牛談談,但是牛只顧吃草,根本不理我。我仰面朝天躺在草地上,看著天上的白雲緩慢地移動,好像它們是一些懶洋洋的大漢。我想跟白雲說話,白雲也不理我。天上有許多鳥兒,有雲雀,有百靈,還有一些我認識它們但叫不出它們的名字。它們叫得實在是太動人了。我經常被鳥兒的叫聲感動得熱淚盈眶。我想與鳥兒們交流,但是它們也很忙,它們也不理睬我。我躺在草地上,心中充滿了悲傷的感情。在這樣的環境裡,我首先學會了想入非非。這是一種半夢半醒的狀態。許多美妙的念頭紛至遝來。我躺在草地上理解了什麼叫愛情,也理解什麼叫善良。然後我學會了自言自語。那時候我真是才華橫溢,出口成章,滔滔不絕,而且合轍押韻。有一次我對著一棵樹自言自語,我的母親聽到後大吃一驚,她對我的父親說:“他爹,咱這孩子是不是有毛病了?”後來我長大了一些,參加了生產隊的集體勞動,進入了成人社會,我在放牛時養成的喜歡說話的毛病給家人帶來了許多麻煩。我母親痛苦地勸告我:“孩子,你能不能不說話?”我當時被母親的表情感動得鼻酸眼熱,發誓再也不說話,但一到了人前,肚子裡的話就像一窩老鼠似的奔突而出。話說過之後又後悔無比,感到自己辜負了母親的教導。所以當我開始我的作家生涯時,我為自己起了一個筆名:莫言。但就像我的母親經常罵我的那樣,“狗改不了吃屎,狼改不了吃肉”,我改不了喜歡說話的毛病。為此我把文壇上的許多人都得罪了,因為我最喜歡說的是真話。現在,隨著年齡增長,我的話說得愈來愈少,我母親的在天之靈一定可以感到一些欣慰了吧?

我的作家夢想是很早就發生了的,那時候,我的鄰居是一個大學中文系的被打成右派、開除學籍、下放回家的學生。我與他在一起勞動,起初他還忘不了自己曾經是一個大學生,說起話來文縐縐的。但是嚴酷的農村生活和艱苦的勞動很快就把他那點知識份子的酸氣改造得乾乾淨淨,他變成了一個與我一樣的農民。在勞動的間隙裡,我們饑腸轆轆,胃裡泛著酸水。我們最大的樂趣就是聚集在一起談論食物。大家把自己曾經吃過的或者是聽說過的美食講出來讓大家享受,這是真正的精神會餐。說者津津有味,聽者直咽口水。大學生說他認識一個作家,寫了一本書,得了成千上萬的稿費。他每天吃三頓餃子,而且還是肥肉餡的,咬一口,那些肥油就唧唧地往外冒。我們不相信竟然有富貴到每天都可以吃三次餃子的人,但大學生用蔑視的口吻對我們說,人家是作家!懂不懂?作家!從此我就知道了,只要當了作家,就可以每天吃三次餃子,而且是肥肉餡的。每天吃三次肥肉餡餃子,那是多麼幸福的生活!天上的神仙也不過如此了。從那時起,我就下定了決心,長大後一定要當一個作家。

 我開始創作時,的確沒有那麼崇高的理想,動機也很低俗。我可不敢像許多中國作家那樣把自己想像成“人類靈魂工程師”,更沒有想到要用小說來改造社會。前邊我已經說過,我創作的最原始的動力就是對於美食的渴望。當然在我成了名之後,我也學著說了一些冠冕堂皇的話,但那些話連我自己也不相信。我是一個出身底層的人,所以我的作品中充滿了世俗的觀點,誰如果想從我的作品中讀出高雅和優美,他多半會失望。這是沒有辦法的事,什麼人說什麼話,什麼藤結什麼瓜,什麼鳥叫什麼調,什麼作家寫什麼作品。我是一個在饑餓和孤獨中成長的人,我見多了人間的苦難和不公平,我的心中充滿了對人類的同情和對不平等社會的憤怒,所以我只能寫出這樣的小說。當然,隨著我的肚子漸漸吃飽,我的文學也發生了一些變化。我漸漸地知道,人即便每天吃三次餃子,也還是有痛苦的,而這種精神上的痛苦其程度並不亞於饑餓。表現這種精神上的痛苦同樣是一個作家的神聖職責。但我在描寫人的精神痛苦時,也總忘不了饑餓帶給人的肉體痛苦。我不知道這是我的優點還是缺點,但我知道這是我的宿命。

我最早的創作是不值一提的,但也是不能不提的,因為那是屬於我的歷史,也是屬於中國當代文學的歷史。我記得我最早的作品是寫一篇挖河的小說,寫一個民兵連長早晨起來,站在我們的毛主席像前,向他祈禱,祝願他萬壽無疆、萬壽無疆、萬壽無疆。然後那人就起身去村裡開會,決定要他帶隊到外邊去挖一條很大的河流。他的女朋友為了支持他去挖河,決定將婚期往後推遲三年。而一個老地主聽說了這個消息,深夜裡潛進生產隊的飼養室,用鐵鍬把一匹即將到挖河的工地上拉車的黑騾子的腿給鏟斷了。這就是階級鬥爭,而且非常激烈。大家都如臨大敵,紛紛動員起來,與階級敵人展開了激烈的鬥爭,最後河挖好了,老地主也被抓起來了。這樣的故事今天是沒人要的,但當時中國的文壇上全是這樣的東西。如果你不這樣寫,就不可能發表。儘管我這樣寫了,也還是沒有發表。因為我寫得還不夠革命。

 到了七十年代末,我們的毛主席死了,中國的局面發生了變化,中國的文學也開始發生變化。但變化是微弱而緩慢的,當時還有許多禁區,譬如不許寫愛情,不許寫共產黨的錯誤,但文學渴望自由的激情是壓抑不住的,作家們挖空心思,轉彎抹角地想突破禁區。這個時期就是中國的傷痕文學。我是八十年代初期開始寫作的,那時中國的文學已經有了很大的發展,所有的禁區幾乎都突破了,西方的許多作家都介紹了過來,大家都在近乎發瘋地模仿他們。我是一個躺在草地上長大的孩子,沒上幾天學,文學的理論幾乎是一竅不通,但我憑著直感認識到,我不能學那些正在文壇上走紅的人的樣子,把西方作家的東西改頭換面當成自己的。我認為那是二流貨色,成不了大氣候。我想我必須寫出屬於我自己的、跟別人不一樣的東西,不但跟外國的作家不一樣,而且跟中國的作家也不一樣。這樣說並不是要否定外國文學對我的影響,恰恰相反,我是一個深受外國作家影響並且敢於坦率地承認自己受了外國作家影響的中國作家,這個問題我想應該作為一個專門的題目來講。但我比很多中國作家高明的是,我並不刻意地去模仿外國作家的敘事方式和他們講述的故事,而是深入地去研究他們作品的內涵,去理解他們觀察生活的方式,以及他們對人生、對世界的看法。我想一個作家讀另一個作家的書,實際上是一次對話,甚至是一次戀愛,如果談得投機,有可能成為終生伴侶,如果話不投機,然後就各奔前程。

 截止到目前,在美國已經出版了我三本書,一本是《紅高粱家族》,一本是《天堂蒜薹之歌》,還有一本就是剛剛面世的《酒國》。《紅高粱家族》表現了我對歷史和愛情的看法,《天堂蒜薹之歌》表現了我對政治的批判和對農民的同情,《酒國》表現了我對人類墮落的惋惜和我對腐敗官僚的痛恨。這三本書看起來迥然有別,但最深層裡的東西還是一樣的,那就是一個被餓怕了的孩子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红高粱》主演之一巩俐

 福克納大叔,你好嗎?福克納大叔,你好嗎?

――   一個餓怕了的孩子的自述之二

讀了福克納之後,我感到如夢初醒,原來小說可以這樣地胡說八道,原來農村裡發生的那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也可以堂而皇之地寫成小說。他的約克納帕塔法縣尤其讓我明白了,一個作家,不但可以虛構人物,虛構故事,而且可以虛構地理。於是我就把他的書扔到了一邊,拿起筆來寫自己的小說了。
 
            福克納大叔

 前幾天在斯坦福大學演講時,我說過,一個作家讀另一個作家的書,實際上是一次對話,甚至是一次戀愛,如果談得成功,很可能成為終生伴侶,如果話不投機,大家就各奔前程(編者按:見前文《饑餓和孤獨是我創作的財富》,下同)。今天,我就具體地談談我與世界各地的作家們的對話,也可以說是戀愛的過程。在我的心目中,一個好的作家是長生不死的,他的肉體當然也與常人一樣遲早要化為泥土,但他的精神卻會因為他的作品的流傳而永垂不朽。在今天這種紙醉金迷的社會裡,說這樣的話顯然是不合時宜――因為比讀書有趣的事情實在是太多了――但為了安慰自己,鼓勵自己繼續創作,我還是要這樣說。

 幾十年前,當我還是一個在故鄉的草地上放牧牛羊的頑童時,就開始了閱讀生涯。那時候在我們那個偏僻落後的地方,書籍是十分罕見的奢侈品。在我們高密東北鄉那十幾個村子裡,誰家有本什麼樣的書我基本上都知道。為了得到閱讀這些書的權利,我經常給有書的人家去幹活。我們鄰村一個石匠家裡有一套帶插圖的《封神演義》,這套書好像是在講述三千年前的中國歷史,但實際上講述的是許多超人的故事。譬如說一個人的眼睛被人挖去了,就從他的眼窩裡長出了兩隻手,手裡又長出兩隻眼,這兩隻眼能看到地下三尺的東西。還有一個人,能讓自己的腦袋脫離脖子在空中唱歌,他的敵人變成了一隻老鷹,將他的腦袋反著安裝在他的脖子上,結果這個人往前跑時,實際上是在後退,而他往後跑時,實際上是在前進。這樣的書對我這樣整天沉浸在幻想中的兒童,具有難以抵禦的吸引力。為了閱讀這套書,我給石匠家里拉磨磨面,磨一上午面可以閱讀這套書兩個小時,而且必須在他家的磨道裡讀。我讀書時,石匠的女兒就站在我的背後監督著我,時間一到,馬上收走。如果我想繼續閱讀,那就要繼續拉磨。那時在我們那裡根本就沒有鐘錶,所以所謂兩個小時,全看石匠女兒的情緒,她情緒好時,時間就走得緩慢,她情緒不好時,時間就走得飛快。為了讓這個小姑娘保持愉快的心情,我只好爬到鄰居家的杏樹上偷杏子給她吃。像我這樣的饞鬼,能把偷來的杏子送給別人吃,簡直就像讓饞貓把嘴裡的魚吐出來一樣,但我還是將得來不易的杏子送給那個女孩。當然,石匠的女兒很好看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

 總之,在我的童年時代,我付出了巨大的代價,把我們周圍那十幾個村子裡的書都讀完了。那時候我的記憶力很好,不但閱讀的速度驚人,而且幾乎是過目不忘。至於把讀書看成是與作者的交流,在當時是談不上的,當時是純粹地為了看故事,而且非常投入,經常因為書中的人物而痛哭流涕,也經常愛上書中那些可愛的女性。

 我把周圍村子裡的十幾本書讀完之後,十幾年裡,幾乎再沒讀過書。我以為世界上的書就是這十幾本,把它們讀完,就等於把天下的書讀完了。這一段時間我在農村勞動,與牛羊打交道的機會比與人打交道的機會多,我在學校裡學會的那些字也幾乎忘光了。但我的心裡還是充滿了幻想,希望能成為一個作家,過上幸福的生活。

 我十五歲時,石匠的女兒已經長成了一個很漂亮的大姑娘,她紮著一條垂到臀部的大辮子,生著兩隻毛茸茸的眼睛,一副睡眼朦朧的樣子。我對她十分著迷,經常用自己艱苦勞動換來的小錢買糖果送給她吃。她家的菜園子與我家的菜園子緊靠著,傍晚的時候,我們都到河裡擔水澆菜。當我看到她擔著水桶、讓大辮子在背後飛舞著從河堤上飄然而至時,我的心裡百感交集。我感到她是地球上最美麗的人。我跟在她的身後,用自己的赤腳去踩她留在河灘上的腳印,仿佛有一股電流從我的腳直達我的腦袋,我心中充滿了幸福。我鼓足了勇氣,在一個黃昏時刻,對她說我愛她,並且希望她能嫁給我做妻子,她吃了一驚,然後便哈哈大笑。她說:“你簡直是癩蛤蟆想吃天鵝肉!”我感到自尊心受到了沉重的打擊,但癡心不改,又托一個大嫂去她家提親。她讓大嫂帶話給我,說只要我能寫出一本像她家那套《封神演義》一樣的書她就嫁給我。我到她家去找她,想對她表示一下我的雄心壯志,她不出來見我,她家那條兇猛的大狗卻像老虎似的沖了出來。前幾天在斯坦福大學演講時我曾經說是因為想過上一天三次吃餃子那樣的幸福日子才發奮寫作的,其實,鼓舞我寫作的,除了餃子之外,還有石匠家那個睡眼朦朧的姑娘。我至今也沒能寫出一本像《封神演義》那樣的書,石匠家的女兒早已經成了三個孩子的母親。

 我大量地閱讀是在大學文學系讀書的時候,那時我已經寫了不少很壞的小說。我第一次進了學校的圖書館時大吃一驚,我做夢也沒想到,世界上已經有這麼多人寫了這麼多書。但這時我已經過了讀書的年齡,我發現我已經不能耐著心把一本書從頭讀到尾,我感到書中那些故事都沒有超出我的想像力。我把一本書翻過十幾頁就把作者看穿了。我承認許多作家都很優秀,但我跟他們之間共同的語言不多,他們的書對我用處不大,讀他們的書就像跟一個客人彬彬有禮地客套,這種情況直到我讀到福克納為止。

 我清楚地記得那是1984年的12月裡一個大雪紛飛的下午,我從同學那裡借到了一本福克納的《喧嘩與騷動》,我端詳著印在扉頁上穿著西服、紮著領帶、叼著煙斗的那個老頭,心中不以為然。然後我就開始閱讀由中國的一個著名翻譯家寫的那篇漫長的序文,我一邊讀一邊歡喜,對這個美國老頭許多不合時宜的行為我都感到十分理解,並且感到很親切。譬如他從小不認真讀書;譬如他喜歡胡言亂語;譬如他喜歡撒謊,他連戰場都沒上過,卻大言不慚地對人說自己駕駛著飛機與敵人在天上大戰;他還說他的腦袋裡留下一塊巨大的彈片,而且因為腦子裡有彈片,才導致了他的煩瑣晦澀的語言風格。他去領諾貝爾獎金,竟然醉得連金質獎章都扔到垃圾桶裡;甘迺迪總統請他到白宮赴宴,他竟然說為了吃一次飯跑到白宮去不值得。他從來不以作家自居,而是以農民自居,尤其是他創造的“約克納帕塔法縣”更讓我心馳神往。我感到福克納像我故鄉的那些老農一樣,用不耐煩的口吻教我如何給馬駒子套上籠頭。接下來我就開始讀他的書,許多人都認為他的書晦澀難懂,但我卻讀得十分輕鬆。我覺得他的書就像我的故鄉那些脾氣古怪的老農的絮絮叨叨一樣親切,我不在乎他對我講了什麼故事,因為我編造故事的才能決不在他之下,我欣賞的是他那種講述故事的語氣和態度。他旁若無人,只顧講自己的,就像當年我在故鄉的草地上放牛時一個人對著牛和天上的鳥自言自語一樣。

 在此之前,我一直按照我們的小說教程上的方法來寫小說,這樣的寫作是真正的苦行。我感到自己找不到要寫的東西,而按照我們教材上講的,如果感到沒有東西可寫時,就應該下去深入生活。讀了福克納之後,我感到如夢初醒,原來小說可以這樣胡說八道,原來農村裡發生的那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也可以堂而皇之地寫成小說。他的約克納帕塔法縣尤其讓我明白了,一個作家,不但可以虛構人物,虛構故事,而且可以虛構地理。於是我就把他的書扔到了一邊,拿起筆來寫自己的小說了。受他的約克納帕塔法縣的啟示,我大著膽子把我的“高密東北鄉”寫到了稿紙上。他的約克納帕塔法縣是完全的虛構,我的高密東北鄉則是實有其地。我也下決心要寫我的故鄉那塊像郵票那樣大的地方。這簡直就像打開了一道記憶的閘門,童年的生活全被啟動了。我想起了當年我躺在草地上對著牛、對著雲、對著樹、對著鳥兒說過的話,然後我就把它們原封不動地寫到我的小說裡。此後我再也不必為找不到要寫的東西而發愁,而是要為寫不過來而發愁了。經常出現這樣的情況,當我在寫一篇小說的時候,許多新的構思,就像狗一樣在我身後大聲喊叫,追著讓我寫它們。以前是我寫小說,現在是小說寫我。

 後來,在北京大學舉行的福克納國際研討會上,我認識了一個美國大學的教授,他就在離福克納的家鄉不遠的一所大學教書,他和他們的校長邀請我到他們學校去訪問,我沒有去成,他就寄給我一本有關福克納的相冊。那裡邊,有很多珍貴的照片。其中有一幅福克納穿著破衣服、破靴子站在一個馬棚前的照片,他的這副形象一下子就把我送回了我的高密東北鄉,他讓我想起了我的爺爺、父親和許多的老鄉親。這時,福克納作為一個偉大作家的形象在我的心中已經徹底地瓦解了。我感到我跟他之間已經沒有了任何距離,我感到我們是一對心心相印、無話不談的忘年之交,我們在一起談論天氣、莊稼、牲畜,我們在一起抽煙喝酒,我還聽到他對我罵美國的評論家,聽到他諷刺海明威,他還讓我摸了他腦袋上那塊傷疤,他說這個疤其實是讓一匹花斑馬咬的,但對那些傻瓜必須說是讓德國的飛機炸的,然後他就得意地哈哈大笑,他的臉上佈滿頑童般的惡作劇的笑容。他告訴我一個作家應該大膽地、毫無愧色地撒謊,不但要虛構小說,而且可以虛構個人的經歷。他還教導我,一個作家應該避開繁華的城市,到自己的家鄉定居,就像一棵樹必須把根紮在土地上一樣。我很想按照他的教導去做,但我的家鄉經常停電,水又苦又澀,冬天又沒有取暖的設備,我害怕艱苦,所以至今沒有回去。

 我必須坦率地承認,至今我也沒把福克納那本《喧嘩與騷動》讀完,但我把那本美國教授送我的福克納相冊放在我的案頭上,每當我對自己失去了信心時,就與他交談一次。我承認他是我的導師,但我也曾經大言不慚地對他說:“嗨,老頭子,我也有超過你的地方!”我看到他的臉上浮現出譏諷的笑容,然後他就對我說:“說說看,你在哪些地方超過了我。”我說:“你的那個約克納帕塔法縣始終是一個縣,而我在不到十年的時間內,就把我的高密東北鄉變成了一個非常現代的城市,在我的新作《豐乳肥臀》裡,我讓高密東北鄉蓋起了許多高樓大廈,還增添了許多現代化的娛樂設施。另外我的膽子也比你大,你寫的只是你那塊地方上的事情,而我敢把發生在世界各地的事情,改頭換面拿到我的高密東北鄉,好像那些事情真的在那裡發生過。我的真實的高密東北鄉根本就沒有山,但我硬給它挪來了一座山,那裡也沒有沙漠,我硬給它創造了一片沙漠,那裡也沒有沼澤,我給它弄來了一片沼澤,還有森林、湖泊、獅子、老虎……都是我給它編造出來的。近年來不斷有一些外國學生和翻譯家到高密東北鄉去看我在小說中描寫過的那些東西,他們到了那裡一看,全都大失所望,那裡什麼也沒有,只有一片荒涼的平原和平原上一些毫無特色的村子。”福克納打斷我的話,冷冷地對我說:“後起的強盜總是比前輩的強盜更大膽!
 
 寫作等於飽嘗大權在握的幸福

 我的高密東北鄉是我開創的一個文學的王國,我就是這個王國的國王。每當我拿起筆,寫我的高密東北鄉故事時,就飽嘗到了大權在握的幸福。在這片國土上,我可以移山填海,呼風喚雨,我讓誰死誰就死,讓誰活誰就活。當然,有一些大膽的強盜也造我的反,而我也必須向他們投降。

 我的高密東北鄉系列小說出籠後,也有一些當地人對我提出抗議,他們罵我是一個背叛家鄉的人,為此,我不得不多次地寫文章解釋,我對他們說:高密東北鄉是一個文學的概念而不是一個地理的概念;高密東北鄉是一個開放的概念而不是一個封閉的概念;高密東北鄉是在我童年經驗的基礎上想像出來的一個文學的幻境。我努力地要使它成為中國的縮影;我努力地想使那裡的痛苦和歡樂,與全人類的痛苦和歡樂保持一致;我努力地想使我的高密東北鄉故事能夠打動各個國家的讀者,這將是我終生的奮鬥目標。

 現在,我終於踏上了神往已久的我的導師福克納大叔的國土,我希望在繁華的大街上看到他的背影,我認識他那身破衣服,認識他那只大煙斗,我熟悉他身上那股混合著馬糞和煙草的氣味,我熟悉他那醉漢般的搖搖晃晃的步伐。如果發現了他,我就會在他的背後大喊一聲:“福克納大叔,我來了!
 
 

2012年10月18日 星期四

口頭禪:等一下,... 等到下輩子

小孫女已四歲多,會說話,會陪我聊聊天,也會幫我一些小忙,像是拿眼鏡、找報紙……,是極可愛的年紀。


最近她有了新的口頭禪:等一下。我找她做事,她會說等一下,等她看完卡通;媽媽要替她洗澡,她也說等一下,等她玩完拼圖。她隨時可以等一下,任何事情,她也要等一下,為了等一下,常常要吃大人排頭。

剛開始我沒有太注意,但後來,我發覺這三個字太熟悉了。不只我小孫女常說,我女兒,就是小孫女的媽也常說;而包括我自己在內,也常說,這三個字真是太神奇了。

我想起我和女兒的對話,小時候吃飯、做功課、寫字都要等一下。女兒大了,我叫她去辦事,她也習慣「等一下」,非要等到我變臉,否則還要繼續等。

而我自己也是不遑多讓,老婆讓我整理院子,「等一下」;出門去買個東西,「等一下」;晚上去散步,「等一下」!想到這,已經足夠,不是小孫女的問題,原來「等一下」是基因遺傳,是家學淵源。

我不知如何糾正小孫女不要等一下,因為在這之前, 我要先糾正我女兒,也就是小孫女的媽;而更之前,我還要先糾正我自己,因為到現在為止,我也還在「等一下」。

我在等一下中,過了將近一輩子,而許多事,已經因為我的「 等一下」,已經等到下輩子了,而我仍未徹悟。

我心中最大的遺憾:我媽媽沒有和我一起過過好日子, 我沒有好好陪過她。當我驚覺時,她已經不能回應我,已經離我遠去了。

媽媽三十九歲寡居,努力撫養八個小孩,我一生中雖沒讓她擔心,讀書順遂,升學順利,工作也無太大的意外。在我為創業拚搏時,完全忘了媽媽的存在,那時她和弟弟居住,遠赴上海,我唯一能做的事是,在上海買一幢房子,讓媽媽的居住環境稍好一些。

那時我常想,等我事業順利時,把媽媽接來同住,等一下再說吧!

後來我環境變好,在台北買了新房子,我要媽媽來住,但她說她要照顧最小的小孫子(小弟之子),也沒能來同住,我又想,那就再等一下吧!

這一等就等不到了,媽媽身體急轉直下, 我連和她說話她都不會回答,對媽媽,我的「等一下」, 變成等到下輩子。

小孫女讓我有機會反省這一切,我的等一下,等掉太多事了, 我迫不及待的帶二姑媽去大陸圓夢,看看南京、蘇州,因為她已經一百歲了;我也去給大伯母拜年,她也高齡一百歲。我也要讓兄弟姊妹幾十口人家,每年團聚一次,因為我不敢等明年。

親情不能等,因為歲月不饒人;工作也不能等,因為機會一閃即逝;學習也不能等,錯過此時,可能永不再來;改變也不能等,如果有錯,為何要等明天。

「等一下」是人的天性,而過了這一下,可能就是一輩子,也可能就是下輩子,不能夠再等了!

以上文章錄自《商業周刊 第1268期2012-03-12 何飛鵬






2012年10月16日 星期二

來的都是好的,凡事往好處想


在一場國立大學EMBA、高階企業經理人的演講中,我提到簡單的數字遊戲:1x1x1x1

一乘一,乘以十次,答案會變多少呢?

答案很簡單,當然是「一」啦。

可是──1.1x1.1x1.1x1.1

也就是1.11.1,乘以十次之後,答案會變多少呢?

我想,答案就不容易算了!

我問學員,有人猜十,有人猜八……正確答案多少呢?

你要不要用計算機算一下?答案是「2.85…」。

假如每天進步一點點,日積月累,積極、不斷地進步、再進步,那麼「乘以十次」之後,答案就變「二點八五」可是,如果每天懶散一點、懈怠一點、沒有目標、無所事事……

0.9x0.9x0.9x0.9

亦即,「0.9」乘以十次以後,答案會變多少呢?

我問學員,有人答:「0.8」,有人答「0.7……正確答案是多少呢?

請你親自用計算機算一下好嗎?

相信你的印象會更深刻!答案是「0.31


啊?「0.9」自乘十次以後,會變「0.31
」而已呀?這,就是「積極」與「懈怠」截然不同的命運!

有人在自我生命中,加入了「正向」、「積極」、「堅持」、「永不放棄」的因子,每天努力朝向自己的目標前進,那麼,他們的成績就愈來愈亮麗,業績愈來愈加倍!

可是,有些人個偷懶、萎靡、沒有目標、不願積極行,那麼他們的命運,可能就是極普通,甚至是「倒退魯」的景象。

在上完這高階企業經理人課程之後的隔兩天,我接到一名女學員的來信,信中,她寫到:

戴老師:日安!

感謝您上課時提到……

1x1x1x1

1.1x1.1x1.1x1.1
2.85(乘10次)

0.9x0.9x0.9x0.9
0.31(乘10次)

一直以來,我都認為我的數字是

3x3x3x3

現今的我……「充滿自信」、「財務獨立」、「事業小成」,我每天都很忙碌、快樂!

今天一大早,我趕忙拿起您的有聲CD,放進音響內,昨天上課的情境再現;而老師圓沉嗓音伴著適切的背景音樂,使得穿透出來的敘述更具影響力與感受力!

這是今天最棒的開啟!真是……太棒了!……

接到這信時,我真是太意外、太驚訝了!

因為,很少人如此自信地告訴別人說──「我的人生數字是3x3x3x3

3」自乘十次之後是多少呢?答案,你可以自己算一下。

答案是「59049」。

可是,重點不在「59049」,而是在自我生命的「自我努力」、「自我鞭策」、「鍥而不捨」、「創造命運」……

就像這名女企業經理人所說:「我充滿自信、財務獨立、事業有成……」她,是一家顧問公司和會計師事務所的總經理,也為自己的生命,開創出一片藍天!

「不跪地,怎能聞花香?」一名攝影師說:「要拍出花的氣味,就要蹲下、跪下,以謙卑的態度貼近花朵!」

人,也是一樣,想要有精彩的人生,就必須以實際行,積極的用生命來交換!

所以,「少年時要狂,目標遠大、胸懷天下;青年時要闖,要勇於行、創新,成為生命的勇敢戰士!」因為,「上半輩子不猶豫,下半輩子才能不後悔!」

 

 台灣最早期的校園民歌手之一

 
以上文章錄自  戴晨志博士《力量來自渴望》一書
 
 
真的是一題蠻有趣的數學題。

1x1x1
意指,每天一成不變,最終的結果還是1

1.1x1.1x1.1
意指,每天改變或學習一點點,最後也將聚少成多聚沙成塔。

0.9x0.9x0.9
意指,每天偷懶一點,損失在不知不覺中變大,競爭力也在不知不覺中消失。 
 
 
附記
 
力量來自渴望 (摘自20111218 大陸信息時報)
 

採寫信息時報記者 陳川
 
  即將到來的2012年,第一批90後大學畢業生將步入職場,成為職場新人。學一點過來人的經驗和職場智慧,將很有幫助。
 
  戴晨志,1959年生於台灣花蓮縣,暢銷書作家,勵志演講家,美國俄勒岡大學口語傳播博士。他的作品涉及職場、親子、兩性溝通等多個領域,十幾年來多次登上台灣主流書店暢銷榜,成為很多讀者心目中的“心靈導師”。
 
  戴晨志本人的人生歷程就是一部勵志書。他曾經考大學兩度落榜,台灣藝專廣電科畢業後失業兩年,托福連考7次不過,第8次也僅以510分通過最低標準;留美獲碩士學位後,他進入電視台成為一名記者;但兩年後,他卻決定放下一切,到美國攻讀博士;拿到口語傳播博士學位後,他應聘到台灣世新大學創辦了口語傳播學系,擔任系主任;然而四年後,他又毅然辭職,專心投入專職寫作和演講,鼓勵更多的人實現理想,創造成功的人生。
 
  戴晨志認為,現在的年輕人,是最幸福,卻也是最迷惘的;是最充裕,卻也是最匱乏的;是最特立獨行,卻也是最無所適從的。他以自身求學、求職的經歷和經驗,通過著書和演講,希望傳遞正面能量,勉勵年輕人積極主動,學會正面思考和情緒管理的EQ智慧,在人生路上,創造屬於自己的夢想未來。
 
  信息時報:對於初入職場的年輕人,你有什麼經驗可以分享?
 
  戴晨志:我考了兩次大學都沒考上,為了去美國讀書,我考了8次托福才通過,當時就是一直堅持,否則無法改變自己的命運。從美國回台灣後,我想去電視台當記者,但當時台灣只有三家電視台,剛開始沒有招考。我就寫信去毛遂自薦,問電視台能不能在節目裡做個見習生,不要薪水,只要機會。我就這樣跨入電視台。工作一段時間後,因表現好才有機會做兼職,成為一名特約記者。再過了半年後,電視台才有了公開招考制度,我去參加,結果從五六百報考者中脫穎而出,以第一名的成績進入電視台,成為一名真正的電視記者。
 
  所以,我想跟年輕人說的是,別人沒有認識你的義務,但你有推銷自己的權利。當你的實力沒有被人看見的時候,你是沒有和別人談判的籌碼,所謂懷才不遇,是你自己的問題,要學會裝備自己、壯大自己,充滿渴望,積極行動,哪怕是要卑微地毛遂自薦,即使暫時沒有酬勞,也要去推銷自己。要有毅力和堅持,讓人看到你的實力,因為金盃銀杯不如別人的口碑,這對職場新人來說是最重要的。
 
  信息時報:《不生氣,要爭氣》這本書專門講情緒管理,為什麼情緒管理這麼重要?
 
  戴晨志:我太太常跟孩子說,你爸爸是脾氣最好的父親,因為我從來不會打罵孩子,有事就慢慢說。很多人很聰明,但做事勝不過自己的脾氣,憤怒是片刻的瘋狂,人常常會失控,一旦脾氣來了就抓狂。這書就是告訴大家如何控制自己情緒,生氣中不要出手,不要下決定,家庭、事業要好,情商很重要。
 
  信息時報:你希望讀者從你的書中獲得什麼?
 
  戴晨志:每個人的生命中都會出現低潮,所以正面思考,將負面轉化為正面能量的能力很重要。我寫書就是希望大家能夠從挫折中站起來,告訴大家,力量來自渴望,努力在哪裡,成就就在哪裡。不過,知道和做到之間的距離可以很短,也可以很長。當你相信可以,移山填海那麼難的事都可以做到;當你相信不可以,反掌折枝這麼容易的事也做不到。我希望大家敢變,去改變自己的人生。
 
  金句選錄
 
  當你沒工作時,先想好你的興趣何在?你可以用心找到一家你喜歡的公司,勇敢、主動寫毛遂自薦的信給該公司的主管,告訴他,你喜歡他們公司,願意“無薪見習”,只希望有一個學習的機會和環境。只要你踏進去、只要你展現能力與認真態度,你就一定會被看見、被提拔。
 
  
  剛畢業或暫時失業時,我們必須虛心一些,因為,這時候,我們手中的籌碼是比較少的,沒有辦法去要求別人一定要錄取我們,或要求一定要有多少高薪、福利。此時,心態很重要!心存學習的態度,主動爭取學習的環境,才能有機會慢慢被看見、被賞賜。
 

 

 

 

2012年10月14日 星期日

眼睛的老化與保養


六種眼疾原因、症狀、治療,並釐清常見的錯誤觀念與迷思。




1.老花眼

原因:眼睛水晶體柔軟度和彈性變差,無法將物體影像準確聚焦在視網膜上。

症狀:開始是近看東西會短暫模糊,眨眨眼睛就可以看得清。漸漸視力遠近調節出現時間差、近距離工作眼睛易疲倦、痠澀、脹痛、眉骨疼痛,甚至頭痛、噁心。

治療方式:配戴老花眼鏡。如果老花眼又合併近視或遠視,可以依個人需要配戴「雙光(雙焦)鏡片」,上半部看遠、下半部看近用;或是「多焦點鏡片」,近、中、遠距離都可一副老花眼鏡滿足,但有的人不能適應用一副眼鏡找焦距的動作,會有頭暈現象,因此,配戴哪種老花眼鏡,需依個人生活習慣和需求而定。

老花眼度數會隨年齡增加,應每隔35 年更換一副老花眼鏡,大約到60 歲以後,老花眼度數就不會有太大變化。

「鞏膜擴展手術」是治療老花眼新方法。用鑽石刀或雷射將接近睫狀體的鞏膜切開,向外擴張,可以加強控制水晶體的睫狀體收縮強度,減輕老花眼度數,目前尚在臨床實驗中。

常見迷思:

近視的人年紀大時不會得老花眼?
錯。近視的人也會有老花眼,只是在看近物時可以抵銷一部份老花度數。 因為近視是遠方物體看不清楚,要戴近
視眼鏡(凹透鏡)矯正;而老花眼是看近的東西,例如:書報上字體會模糊,必須帶老花眼鏡(凸透鏡)。 

一般來說,40 歲的人出現老花眼程度約100 度,50 歲大概是 200 度,60 300 度。以此來看,假使50 歲的人有500 度近視,則只需配戴300 度的老花眼鏡就可以。

在路邊攤、大賣場買老花眼眼鏡會有什麼問題?

外面賣的老花眼鏡,兩邊老花度數和瞳孔距離一樣。但每個人的兩眼老花度數和瞳孔距離不一定相同,偶爾戴一戴沒問題,假使戴的時間久,可能會有頭昏等不適應情形。另外,路邊攤的老花眼睛,多半是給沒有其他視力問題的人用的,有近視、遠視問題的人戴路邊攤老花眼鏡,效用會大打折。

2.白內障

被視為老化現象之一,就像白頭髮一樣普遍。統計顯示,60 歲以上有近4 成的人有白內障,70 歲以後,有60%有白內障。

原因:眼睛水晶體老化,變硬變渾濁,光線不能完全穿透,落在視網膜的 物體影像變得模糊。

症狀:視力減退,看到的景物像隔了一層膜,畏光、色彩失去鮮明度等。有一種核性白內障,容易發生在高度近視、30多歲族群,原因不明,假如突然近視增加得很快,應該儘快就醫。

治療方式:手術摘除是唯一有效治療。點眼藥水、服用抗氧化劑都只能減緩白內障進行。超音波晶體乳化術」是目前最普遍手術方式。在角膜上做一個僅0.3 的切口,伸入超音波探頭,把混濁水晶體震碎後吸乾淨,再放入人工水晶體。切口小、復原時間短。

常見迷思:

白內障要「熟了」再做?

錯。這是50 多年前囊外晶體手術的觀念。以前眼科工具不多,也沒有顯微鏡,一定要等到白內障熟了(嚴重到瞳孔呈現淡黃色或白色),將水晶體摘除。現今手術進步,不必等完全熟才開,因為放得太熟,超音波在水晶體囊內要花比較長時間才能清除乾淨,反而不好。目前健保要求的適合手術狀況是視力在0.3 0.4 以下。

有種容易發生在長期服用類固醇或糖尿病患者身上,叫做後囊型白內障,在暗的地方,例如檢查眼睛的診間,可以0.5 0.6 視力,一遇到強光,例如在太陽底下視力連0.1 都不到,這類型就需要早點手術。

白內障可以用「雷射」治療?

白內障目前最好的治療還是超音波晶體乳化手術。但某些較年輕的患者,有時手術之後水晶體後囊會長出一些纖維,造成視力減退,稱為後發性白內障。這時可用雅鉻(YAG)雷射處理,減輕沾黏,「所以是第二次白內障才用雷射,一開始就用雷射治療,不可能,」施永豐醫師說。

3.青光眼

是台灣成年人失明的第二大原因。分為急性和慢性青光眼。慢性青光眼症狀不明顯,等出現症狀時,視神經已嚴重受損,需靠定期眼睛檢查,才能及早發現。急性青光眼發病突然,若不及時治療,幾天內就可能失明。

原因:慢性青光眼和家族遺傳、近視和糖尿病有關,一般在40 歲以後發生,因年紀老化,眼睛虹膜前緣的排液角阻塞或狹窄,使得眼球內液體(稱為房水)流動不順暢,無法順利排出,造成眼內壓升高,傷害視神經,影響視野和視力,甚至失明。正常眼壓約在12~20 mmHg (毫米汞柱) 

症狀:急性青光眼會有突然視力模糊、眼睛疼痛、頭痛、噁心嘔吐等症狀。慢性青光眼患者則多數沒有症狀,等到視力模糊,或看東西時,只能看到中央部份,喪失周邊視野,視神經已受嚴重且不可逆傷害。

治療方式:以降眼壓為主要目的,包括點眼藥、口服藥物、雷射或手術治療,都只是預防進一步傷害、維持現有視力不再惡化,
無法回到原來視力。

常見迷思:

眼壓正常就不會得青光眼?

錯。近年發現,有的人眼壓在正常值,也可能有青光眼,叫做正常眼壓性青光眼,容易發生在患有心血管疾病、高血脂、偏頭痛及周邊血管收縮疾病、或血壓過低的人身上,高度近視可能也是好發因素之一。因此,若在一般眼壓檢查正常,還需眼科醫師用眼底鏡檢查及問診,才能確定有沒有青光眼。

4.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是糖尿病的併發症,台灣中老年人失明第一大原因。糖尿病沒有治療,引起失明的機會,是一般人的25 倍。

原因:早期、單純性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病人的視網膜血管會因為血糖高、血管壁變厚、阻塞,造成視網膜缺氧,出現視網膜水腫、點狀出血、滲出物沈積在視網膜上,這時視力還沒受大影響,若繼續惡化,滲出物集中於視網膜黃斑部,引起黃斑部水腫,視力減退。到了後期,為了增加血液供應,視網膜表面長出新生血管,但這些血管壁脆弱易破裂,血液流到玻璃體內,引起視力模糊。有時,這些新生異常血管會成為疤痕組織拉扯視網膜,造成視網膜剝離。有時,新生血管到處亂長,阻礙房水排流引起青光眼,稱為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會造成嚴重視力喪失,甚而引發角膜破皮、感染。

症狀:早期症狀多不明顯,等到引起視網膜出血或黃斑部水腫,視力會模糊。

治療方式:首重血糖控制。其次,至少每半年至眼科醫師檢查眼睛。如果有早期視網膜血管滲漏或是有缺血區域,可以先用雷射封閉出血或滲漏血管,預防新生血管產生。如果已經引起玻璃體出血,可以先用藥物治療36 個月,出血沒有自行吸收,或是有視網膜剝離,則需做玻璃體切除手術。如果好好控制血糖、接受適當藥物和雷射治療,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仍然可以維持良好視力。

常見迷思:

血糖控制好,就不會有視網膜病變,不用檢查?

錯。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和罹患糖尿病時間長短有關。糖尿病患者罹病超過15 年,有80%會發生視網膜病變。也就是說,患病時間愈久,即使目前血糖控制良好,視網膜病變危險性愈高。

5.老年性黃斑部病變

台灣中老年人失明三大原因之一,在歐美國家是成人失明首因。

原因:真正發生機轉不明,可能與年齡老化,以及長期紫外線照射有關。老年性黃斑部病變,呈現的變化可分成兩類,一是乾性病變,主要是視網膜黃斑部色素細胞萎縮、變性、剝離。另一種稱為滲出性變化或濕性病變,主要有滲出液、網膜色素層剝離,因為網膜新生血管脆弱易破,容易出血、有滲出液,破壞黃斑部的組織,產生疤痕、視網膜萎縮視力降低。台灣罹患黃斑部病變患者,大多數屬於滲出性變化。

症狀:一旦黃斑部受侵犯,中心視力會變差,眼睛看出去的景物,中間會有黑點或陰影,看東西會扭曲變形。如果兩眼都出現黃斑部病變和近距離工作會變得困難,書報上的字會變得模糊,直線會被扭曲。可用「阿姆斯勒方格」簡單測知有無黃斑部病變。

治療方式:至今沒有可靠、有效治療方法,也無法痊癒。雷射治療,可以有效阻止滲出性黃斑部病變的擴散,但只適用於一小部份患者。另一種稱為「經瞳孔光熱療法(TTT)」,利用紅外線照射病變部位,破壞新生血管組織,健保有給付。而「光動力療法(PDT)」,是最新治療,注射一種光敏感藥物注射到病人身上,等藥物聚積在新生血管,再以雷射照射破壞新生血管。但療效還有待評估,且做一次價格高達數萬元,健保不給付。如果一眼視力已經受損,要好好保護另一隻眼睛。可以藉助放大鏡、加強照明改善生活上不便。戴太陽眼鏡避免紫外線傷害,攝取適量維生素ACE,有助預防和延緩病情進展。

6.飛蚊症

原因:正常眼睛內玻璃體是透明膠質,隨年紀增加,玻璃體會產生一些細微的膠質凝結物,當光線透過投影在視網膜上,就會產生症狀。飛蚊症也常發生在高度近視、做過白內障手術、眼睛發炎,以及電腦用太久、看書熬夜等過度使用眼睛等人身上。

症狀:看東西時,眼前出現有如蚊蟲飄動的黑影或向蜘蛛網的游絲,且會隨著眼球轉動而游移不定,在明亮的地方,症狀更明顯。

治療方式:出現飛蚊症狀,有時還會看見閃光,有可能是視網膜病變或裂孔前兆,應該先至眼科醫師檢查,排除視網膜剝離的危險性。單純飛蚊症不需要特別治療,有時會隨著時間症狀會減緩或消失。如果在閱讀或工作時發現「飛蚊」,眼睛先避開太亮的背景,將眼球上下左右移動,暫時移開飛蚊。

 


2012年10月7日 星期日

強權外交的背後,經濟才是那隻看不到的大手


東海爭議 美元獨贏!

中、日、台之間的釣魚台爭議,美國是最大贏家。就長期而言,這起事件說明美國是這個區域的老大;就短期而言,這起事件有效防堵人民幣崛起,從而鞏固了美元地位,紓緩了美國國債壓力。 美國的世界霸主地位,不但是基於整體國力與軍力,也是因為美元是全球貿易結算及外匯儲備的基準貨幣,更是全世界石油交易使用的唯一貨幣。因此美國政府的重責大任是維繫美元的地位。探討釣魚台爭議,這是絕不可忽視的關鍵因素。 在主權、漁權、民族主義、愛國主義等浪潮中,中國人記得的是「九一八」、「七七」,美國人記得的則是「九六」 今年九月六日,中國大陸當局宣布,其銀行、轉賬等系統已全部就緒,全球任何國家如果不希望以美元交易,儘可使用人民幣結算。第二天,俄羅斯宣布無限量供應中國所需的原油,而且這些石油交易不使用美元進行結算。 這對美元之衝擊堪稱歷來之最。伊朗、委內瑞拉等其他產油國可能跟進(沙烏地阿拉伯例外,它與美國訂有條約,非使用美元不可)。等到這些國家再以售油所得的人民幣向中國購買商品,勢將進一步削弱美元國際地位。美國對這些國家的經濟制裁也將力道大減。 當時美國媒體忙於兩黨的全國代表大會,無暇關注這件影響深遠的大事。但是美國政府知道事態嚴重。而且幾天之後,美國聯儲會宣布第三回合貨幣量化寬鬆(QE3), 持續以每月四百億美元購買債券。這種繼續猛印鈔票的作法令人擔心美元在國際市場貶值,連同中國在國際金融市場上直接向美元挑戰,都是美國難言之痛。 中國大陸不甩美元還不只於此。近幾年,中國人民銀行不斷與各國簽署雙邊貨幣互換協議,總金額已逾人民幣一兆六千億元。有了這些協議,雙方進行貿易結算時可以使用人民幣或對方貨幣,不必再以美元作為交易仲介。這些締約國包括美國的親密盟邦:韓、泰、菲。 其中最令美國不悅的是中、日協議。中、日是全球外匯存底的第一、第二名,是全球第二、第三大的經濟體,如今日本央行購買人民幣債券,準備以人民幣作為儲備貨幣,大出美國意料之外。偏偏德國也趕搭這班車,決定貿易結算時使用人民幣或歐元。德國是全球第四大經濟體、第十名的外匯儲備國。一東一西的兩大經濟體與中方合作,勢將大大動搖美元地位。在美國眼裡,此風不可長,否則美元前途黯淡,美國國債更加沉重。 因此日本金融大臣松下忠洋在九月十日自殺身亡後,有人認為他是「被自殺」,因為他支持日、中貨幣互換協議。儘管後來查明是因為婚外情曝光,但仍有人持疑。 對美國而言,釣魚台爭議給了美元翻盤的機會。東亞有戰爭陰影,歐元則幾告崩盤,資本最可能的流向是美國,有助於美國經濟恢復元氣。而且繼歐元危機之後,人民幣與日圓也將因為政治情勢而欠穩,尤其是「拒買日貨」、「拒買華貨」的口號聲中,人民幣與日圓間的兌換需求將大幅減少,美元又將一枝獨秀,繼續是全球的結算貨幣和儲備貨幣,美國的國債也就不是什麼大問題了。  美國政府給外交官的訓令之一是「在全球各地拓展商機」。所以台灣不開放美國牛肉進口,美國絕不與台灣進行TIFA(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之諮商;所以美國駐台代表可以直奔總統府,要求台灣購買美國的大型客機。在經濟利益掛帥的原則下,任何傷害美元之事,美國必去之而後快,釣魚台風雲正好給了美國這樣的機會。  民國四年(一九一五年),日本向袁世凱政府提出「廿一條」,意欲併吞中國,其中逾半數條款與經濟有關,諸如採礦、興築鐵路、開闢商埠等。近百年後,美國在東亞縱橫捭闔,再次證明:強權外交的背後,經濟才是那隻看不到的大手。  日本首相野田說,他沒想到中方的反日示威和報復措施如此強烈。但他或北京是否想到,美方掌握機會是如此精明?
 
 New York City 1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