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27日 星期一

保留著中國宋代佛像雕塑風格的鎌倉大佛(The Buddha at Kamakura)

彌勒菩薩偈曰:「應化非真佛,亦非說法者;說法不二取,無說離言相。」意思是:真佛說法的時候始終都是「不二取」,永遠都沒有落在能取與所取之中。其實,真佛並不從語言文字上來為人說法,都是無說而說,惟有能聽出弦外之音者才能會取其旨。





筆者的長女在台灣主修視覺傳達設計,來到日本東京修習動畫及角色設計已有一段時間,今筆者與內人特地來到日本找她,並一起到離開東京約一小時車程的鎌倉市旅遊。以下特別介紹出名的高德院鎌倉大佛:



佛教淨土宗以專心信仰阿彌陀佛為其主要特色。高德院位於日本神奈川縣鎌倉市的長谷,是一間淨土宗的寺院。供奉的本尊阿彌陀佛 一般人稱為「鎌倉大佛」,坐落於大異山。銅造阿彌陀如來坐像大約高13.35米,重約93噸,塑像的結構是中空的。作爲日本三大佛像之一的鐮倉大佛在歷史上曾經歷四次被水淹(海嘯),一次大地震,而始終默然,慈悲地觀察著大千世界的芸芸眾生。



這座塑像的歷史可以追溯到西元1252年的鎌倉時代。大佛曾位於一座寺廟建築內部,但後來外部的寺廟建築結構在室町時代(西元1495和1498年)被大海嘯摧毀,但佛像卻保留了下來。當時佛像既然坐落於大異山,而海嘯居然衝到山上,可見其規模不小。




從那時起,大佛便不再位於室內而在露天。1960-1961年間,大佛曾經歷過一次修繕。在那次修繕中,大佛頸部結構被加強,並且採取了相應的抗地震措施。日本著名文學家正岡子歸曾經寫下:「火焚而不毀,雨淋而不朽,鐮倉露天大佛,或許是永恒的佛。」這樣的俳句來讚美祂。



台灣彰化八卦山大佛應是受鎌倉大佛之影響而起造 (鎌倉屬於阿彌陀佛像,八卦山則屬於釋迦牟尼佛像;前者是在1252年以青銅鑄造,後者則是在1961年以近代建築技術建造。) 而《阿彌陀經》正是釋迦牟尼佛金口所說,八卦山大佛像與鎌倉大佛像兩者之建造年代相差709年,卻是在不同的時空中,默默地教化五濁惡世的眾生,希望眾生皆能洗滌身心、離苦得樂。



日本歷史上,鎌倉大佛曾屬於真言宗,後來歸於臨濟宗,江戶時代正德年間(1711-1716年)由江戶増上寺的祐天上人重新興旺以後,歸於浄土宗,目前屬於淨土宗。





鎌倉大佛被指定為國寶的原因除了是體積大,更因為是代表鎌倉時代的佛教雕刻。與後世經過甚大補修的奈良東大寺大佛比較起來,鎌倉大佛完全保留了造像當初的風貌。起角、平面的面相、低肉髻、帶點陀背的姿勢、頭身比例上,頭比較大等等,都顯示出鎌倉時代流行的「宋風」佛像特色。




寺院境內的觀月堂還安放著二代將軍德川秀忠曾經擁有的聖觀音像,在後院裡,我們還看到了一個字跡已經模糊的歌碑,寫著:「鎌倉やみほとけなれど釈迦牟尼は美男におわす夏木立かな」等。歌碑文字翻譯成中文的意思是:鎌倉大佛、釋迦牟尼,彷彿美男子矗立在森林中。








歌碑的作者「與謝野晶子」是明治時代著名女詩人,出生於大阪堺市,也就是目前台灣鴻海郭台銘說出「我們有不能失敗的壓力!」這句話,而與夏普譜出的「鴻夏戀」的那個堺工廠 (夏普第十代面板廠) 的所在地 -- 大阪堺市。



「與謝野晶子」(1878年12月7日-1942年5月29日)一生著述頗豐,被日本作家田邊聖子評為:「一千年才出現一個的天才」。她曾於1904年日俄戰爭期間,發表了著名詩歌《你不要死去》。這首詩歌反戰傾向比較明顯,表現了作者的戰爭觀。詩歌表達了熱愛和平,反對戰爭的主題,吐露了普通平民切實的反戰心情,是主題鮮明的反戰詩作。



「與謝野晶子」的詩作明白易懂,感情色彩濃厚,易引起人們對戰爭的痛恨,這與她很高的文學素養有關。這首詩勇敢地向絕對主義的天皇發起挑戰,反映了與謝野晶子那無所顧忌的自由與反抗的個性。



「與謝野晶子」年輕時
Akiko_Yosano (younger)



著名詩歌《你不要死去》詩文如下:



啊,弟弟呀,我為你哭泣,

你不要死去!

你是咱家最小的弟弟,

雙親格外地疼愛你。



雙親何曾教你緊握利刃,

為了殺人到前線去?

雙親把你養育到二十四歲,

哪裡是為了你先殺別人後葬自己?



既是這堺市的商人世家----

值得自豪的主人,

你就應該傳宗接代,

你不要死去!



旅順城即便失陷

或能保住,又有什麼意義?

你當然不會曉得,

商人的家規無須身著戎衣。



你不要死去,

天皇不會親自參加戰役。

皇恩浩蕩,

豈能有這樣的旨意----

讓人們流血而死,

讓人們死如禽獸,

還說什麼

這就是榮譽。



啊,弟弟呀,

你不要在戰爭中死去。

去年秋季父親去世,

撇下母親,餘悲未息,

又痛心的送兒應徵,

自己則孤苦伶仃,獨對四壁。

縱然是昇平的聖世,

母親的白髮卻日漸多起。



你那年輕纖弱的新娘,

常常蜷伏在簾後哭泣。

你已經忘懷,亦或尚在思念,

新婚不滿十月就痛苦生離。

要哀憐這少女的心啊,

她在世上依靠的只有你,

只有你一個呀,

你不要死去!





有興趣者可上 youtube 看看:

http://www.youtube.com/watch?v=7A6xwYSFMM4&feature=related

2012年8月24日 星期五

誰殺了太陽能?


筆者有某一友人說,兩年前,她曾經聽信某財經顧問的話而大量地買了有關太陽能能源的某興櫃公司股票,當然,財經顧問除了推薦別人買,他自己也買了不少。卻沒想到這兩年來股價再三腰斬,以致變成她心中之痛。她百思不得其解?


今正好看到高中同學FB寄來《今周刊》〈張忠謀棄守、股民血本無歸 誰殺了太陽能?〉這篇文章,這裡面的分析或許可以提供給大家針對這個題目做個回顧,並對於未來太陽能能源的發展如何差異化有一些展望。畢竟,太陽能這件事是全人類早晚必須共同面對的課題!


文章分析如下:


曾經,有一群人懷抱著夢想,石油耗盡、氣候變遷考驗人類存亡,他們做的太陽能電池將能拯救世界。如今,這個夢,碎了。當太陽能從明星產業變慘業,連台積電都棄守茂迪,台灣太陽能產業為何六年燒光上千億元?一個太陽能廠前財務長的控訴,揭開台灣太陽能廠不能說的祕密。


台南工業區裡,一家太陽能公司的作業員拿著掃把掃地。他照常輪班,工廠裡的機械卻沒在運轉。「最近這一個月,生產線關了一半。」這名年輕的作業員說,他所屬的公司專門生產太陽能多晶矽電池,成立於二○一○年──那是太陽能產業輝煌的年代,公司訂單接不完,產能二十四小時滿載。



半年虧掉近一八五億元   如今開始募資償還銀行債務


但現在,產能利用率不到五成、作業員打雜。「我們公司算不錯了,還能領薪水。有些公司已經叫員工……『先休假』。」他不敢說「無薪假」,深怕這三個字太過精準地描繪出這個產業的慘況。


畫面轉到台積電內部,上半年來台積電為了是否繼續投資太陽能,已經討論了好多回,「原本傳出要收掉的是(台積太陽能公司董事長)蔡力行在做的薄膜太陽能,誰知最後是在多晶矽收手,棄守茂迪。」業內人士不諱言,太陽能產業的慘況,連台積電也搖頭。

你 一定很疑惑,格陵蘭島的冰山快速融化,海平面不斷上升,上周石油價格每桶突破一一○美元,地球的能源正在耗盡,我們需要太陽能啊!是的,我們需要太陽能, 一種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替代能源;即使如此,我們的太陽能產業卻半數面臨嚴重虧損,光是今年上半年,二十九家上市櫃太陽能廠就虧掉近一八五億元,只有三 家賺錢。


這個數字看起來不夠驚人,畢竟比起DRAM、面板廠單季動輒虧損百億元,太陽能產業半年賠掉一八五億元,顯然是小巫見大巫。


然而,整個產業大幅虧損下,今年太陽能廠居然還要大舉募資,規模超過一三○億元,幾乎是上半年賠掉多少,就再跟股東要多少錢。過去六年,太陽能廠從台灣資本 市場募走了二二○○億元,然而,這些錢泰半燒光,債務壓得他們喘不過氣來,打著償還銀行債務的名義,益通、旺能、昇陽科、中美晶……等,一隻隻籌資求現的 手,又伸向了資本市場。


這樣的劇情似乎有些熟悉,我們就從一位身價數十億元的食品公司董事長故事說起。


第一幕:印鈔吧,太陽能!


手裡握著白板筆,他振筆疾書,不停地在白板上寫下這些運算數字:「一般每度電生產成本十二元,我們如果用一條龍的方式,拿到便宜的太陽能板、組裝成模組,再 出貨給電廠,每度電的生產成本可以壓到六元,扣掉管銷,毛利率應該還有四成……。」他是一家食品公司的董事長,身價數十億元。去年第一季的這一刻,他認真計算的不是賣出一個水餃可以賺多少錢,而是把錢投資於太陽能產業個股,比他賣水餃、做食品更賺。


問他為什麼想投資太陽能?他一臉理所當然,「你看日本核災多嚴重,日本、德國都在關閉核電廠,現在投資太陽能,機會很好。」他胸有成竹,其來有自,因為這套說詞,是一個上櫃太陽能廠董事長向他做的簡報內容。


這個景象,看在一位太陽能廠前財務長眼中,他搖了搖頭,露出一抹笑容,「這就是我們一貫的說詞:每天太陽都會升起,但石油有朝一日會用完,油價這麼高,投資太陽能怎麼會錯!」是啊,食品公司董事長也是這麼對我們轉述,儼然在傳誦真理般。


對照現今太陽能產業的慘況,顯然這位食品公司董事長錯得徹底,就在他投資太陽能的一年後,股價腰斬再腰斬,成天掛在嘴邊的太陽能投資經,我們再也沒聽他提起了。


「這就是台灣太陽能產業的問題,短視近利。」曾經,這位前財務長看著太陽能廠坐擁千元股價,股王光環彷彿是一種興奮劑,讓整個太陽能產業的人都輕飄飄,「做太陽能太簡單了,籌到錢、機器買進來,設備廠自然會把技術教給你,機台投入生產,鈔票就這麼開始印了。」


一切看起來很簡單,他進一步解釋,太陽能電池的製程和半導體很像,但難度只有半導體的十分之一,技術都握在設備廠手上,比起蓋一座晶圓廠要三百億元,「蓋好 一座太陽能電池廠,包括設備,只需要三億至五億元,三個月就可以開始生產。」對比晶圓廠、面板廠的巨額投資,蓋一座太陽能廠,輕鬆愜意。


「因為(進入門檻)簡單嘛,上、下游沒有人想去碰,包括我自己也是一樣 ……,我們只是在這個供應鏈找一個位置卡位。」華宇光能董事長李森田很坦白,但他不是唯一這麼想的老闆,而是整個台灣太陽能廠業者都難脫這種思惟。


蓋廠門檻低、快速量產,造就台灣太陽能廠畸形產業結構,一堆人搶著做競爭最激烈的電池模組製造與代工;然而,毛利高、技術難的上游原料與下游系統整合的品牌,卻沒人碰。


第二幕:研發就是擴產、擴產、再擴產


會議室裡,一家太陽能廠董事長正嚴厲地喝斥著採購人員,「不要告訴我缺料,缺料就想辦法去找料,與原料供應商簽長約,三年、五年都可以!」

他之所以這麼急,因為二○一○年市況最好的時候,太陽能電池原料多晶矽的價格,在短短時間之內翻漲逾倍,景氣大好,他必須要趕快買原料,才能投入太陽能電池生產。


這一幕,活生生地在台灣多數太陽能廠裡上演,「這不只發生在我們公司,而是所有的太陽能廠都在想盡辦法簽長約。」某相關業者內部人員回憶當時的「非理性購料」盛況。


於是,太陽能廠鞏固料源、簽訂長約的新聞,如雪片般飛來,「簽了長約的隔天,消息見報,股價就拉兩根漲停板,老闆們就能多爽兩天。」一位業界人士傳神地描繪 著太陽能廠公司內部的怪象:研發工程師們忙著在看股價,他們緊盯電腦螢幕,看的不是生產良率,而是手上技術股的股價報酬率。


「你會覺得很好笑,我們寫在財報上的那些研發費用,全部都拿來擴產,真的用來研發技術的,一塊錢都沒有!」這是一位太陽能大廠前財務長的說法;這句話,就像利劍般,血淋淋地刺在當前太陽能產業全線崩潰的事實上。


在太陽能產業裡,每個老闆都在思索,如何用最快的速度、最低的成本,生產最多的電池,有料、有產能,就有錢賺,昱晶就是最好的例子。○五年成立,兩年後登錄興櫃,股價暴衝至四○二元,靠的就是「拿料換獲利」。


在這位太陽能廠前財務長的口中,太陽能產業裡,「有料、有獲利、就有漲停板」幾乎是致勝鐵律。「所以,每個人想的是如何quick rich(快速致富),誰在乎技術研發,根本沒有人在做這件事。」


然而,種什麼因就得什麼果,一齣太陽能供料長約惡夢的悲劇,才要接著上檔。


一○年,太陽能多晶矽價格出現反彈,太陽能廠紛紛搶料,「光是新日光一年內就簽了八張長約。」一名業內人士說。搶簽長約固料的狀況,從各家財報的預付貨款就能略見端倪。當年,新日光帳上預付貨款就提列了三.四一億元。


若以當時多晶矽價格每公斤八十美元為簽訂基準,每年價格遞減二○%,換算下來,今年新日光取得多晶矽價格每公斤約五十美元。「可是,你看看現貨市場上,一公 斤多晶矽才多少錢?是二十美元耶,笨蛋都知道要從現貨市場上買才便宜。」前財務長說,長約夢魘開始如影隨形,逼得各家太陽能廠喘不過氣來。


因為,為了能夠穩定取得原料,太陽能廠在簽訂長約時,多半需要預付貨款,再依拿料數量,退還貨款。「所以,如果你不執行合約,等同違約,預付貨款的錢就拿不 回來,但現貨市場一公斤才賣二十美元,你的成本卻要五十美元,每拿一公斤就現虧三十美元。」太陽能廠的老闆們陷入了進退兩難的窘境。


「現在很多廠商寧可毀約、或是壓著不進貨,否則根本無法承受成本壓力。」工研院太陽光電分析師王孟杰說。進貨,代表必須認列巨額的損失;不進貨,就要支付數億元的違約金,「現在台廠正為當初不合理的長約付出代價。」


第三幕:價格血流成河,但大陸還在生產


大陸新疆的邊境,一望無盡的黃土上,樹立起了一片片的太陽能板,除了突兀,很難找出其他形容詞,但這就是現實。「大陸十二五規畫裡,新疆是重要的示範區,一 五年之前,新疆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要超過兩千兆瓦。」業內人士說,這個數字有多可觀,台北一○一大樓一整天的用電量也不過一五○兆瓦,而新疆一小時的發 電量,就能讓台北一○一大樓用兩周,而且從原料到系統,都是中國供應鏈。


中國,成了台灣太陽能業者的新惡夢,中美矽晶董事蔡文惠說。


「大陸業者什麼都不會,最會的,就是跟你殺價!」蔡文惠的話,一點也不誇張,大陸太陽能電池的產能從零開始,從○八年至今,成長超過四倍,全球有六成產能都在大陸手上,影響力超乎想像。


反之,台灣太陽能電池的全球市占率,卻從○八年的一五%滑落到去年的九%。市場,正逐漸被大陸瓜分掉;價格,也從○八年的每瓦四.七美元,落到現在的二.五美元。


為什麼台灣有雄厚的半導體技術背景,卻還打不過中國?業者指出,雖然台灣生產的電池良率較好,但轉換效率也只比中國高出○.二%個百分點,無法做出差異化。 「以前,我們的半導體、面板技術大幅領先,可是,在太陽能這一關,我們與大陸站在相同的起跑線上。」太陽能廠的前財務長說。


下游的客戶,自然選擇價格較低的中國電池。「這次美國告中國廠商反傾銷,就代表一件事:中國根本不怕削價競爭。」多次與中國廠商交手的蔡文惠發現,大陸業者殺價的祕密在於,從中央到地方,都有大陸政府背後撐腰。


「中國的成本並不比台灣低多少,但是它們出口可以享有一七%的退稅優惠。也就是說,就算它們賣一塊賠一塊,還可以賺七毛!」蔡文惠說。「這樣要我們怎麼與它們 競爭?」地方政府資金的挹注,讓大陸太陽能廠能挑起台灣中小企業無力進行的大案子。「大陸現在蓋的太陽能電廠,造價都要三十億美元(約一千億新台幣)左 右,台廠連虧損都沒辦法打平,這種大型的系統建設根本不用想。」


至於品牌系統整合,正是太陽能食物鏈的最頂端。如同蘋果供應鏈中游只能分到微小的毛利,西門子、奇異公司這樣的太陽能系統品牌,才是整條產業鏈真正的獲利贏家。而專注在中游製造的台廠,空有一堆產能,最後,還得靠大陸系統商當出海口。


第四幕:歐債難解,斷了太陽能補貼奶水


同一時間,場景移到了歐洲,這裡是全球太陽能最大的市場,劇變正在發生。


歐債危機遲遲難解,義大利及西班牙政府沒錢了,但諷刺的是,它們卻是太陽能產業裡的大買主;捉襟見肘的財政,讓義大利與西班牙的太陽能補貼一砍再砍,今年以來,太陽能補貼已經砍了三成。而全球最大的太陽能市場德國,也因為太陽能裝設量已超過預期,開始降低饋網電價,減少民間的太陽能產品需求(編按:饋網電 價,是德國為鼓勵太陽能發展,以相對高價收購太陽能電力,提高民眾安裝的意願)。

供給面不斷衝產能、需求面卻一邊砍補助,全世界的太陽能供需,就像失去控制的車子,急速失衡。根據國際組織Solarbuzz的報告,今年全球太陽能電池的產能將多出一.四萬個百萬瓦(MW),幾乎是台灣年產量的兩倍。


雖然台灣政府努力想擴充內需市場,但開出的計畫對台灣龐大的產能僅是九牛一毛。經濟部推動台灣市場的「陽光屋頂百萬座」計畫預計在一六年裝設六三○百萬瓦的 太陽能板,這個數量,台灣太陽能廠一個月的產能,就能填滿。而政府的終極計畫,是在十八年後讓太陽能安裝量達三千百萬瓦,這僅是所有台灣太陽能廠五個月的 產能。


也難怪,這位太陽能廠前財務長判斷,台灣太陽能最糟的情況還沒有來。「現在台灣廠商只能先丟存貨,拚現金、撐下去。」


但這樣的遊戲能夠玩多久?「很快!雖然台灣太陽能廠的財務狀況比大陸廠好,但負債比逐漸攀高,銀行要借錢給太陽能廠,都得再三考慮。」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看到雖然集中市場裡的太陽能廠,虧損一個比一個嚴重,增資金額卻一個比一個大。


「這個產業沒有長期投資、以及穩定的資金平台,一定會死掉。」李森田投入太陽能產業後沉潛多年,最後終於認清事實,「如果台廠不再改變代工、炒短線的思惟,太陽能會變得與DRAM一樣慘!」因此,他將華宇光能轉型成電廠系統商,專攻大型的聚光型太陽能電廠系統。負債投資多年後,最近終於做出成績,除了在中國、 歐洲陸續接到案子,近日他也完成在台灣的第一座電廠。


同樣的,台達電○七年也轉型走入系統品牌;無獨有偶,今年四月,茂迪也成立光電儀器部,啟動幫助民間住戶貸款裝設太陽能的「陽光存摺」系統設置專案,就為走出代工宿命。


台廠換腦袋!太陽能整併潮才正要來臨


不過,市場上依舊可以看到許多廠商仍緊抱過去思惟,懷抱著「撐過這波低潮,就會有陽光」的期待。


資策會光電產業顧問高鴻翔就不諱言指出,台灣太陽能產業黎明來臨前,將發生一波整併潮,「到時候淘汰的,一定是只等待供需自動回穩,不願主動改變的廠商。」


過去六年,台灣太陽能產業燒掉逾二千億元,讓明星產業變成了慘業。錯不在太陽能夢太美,而是台灣太陽能產業裡一幕幕不能說的祕密,揭開台灣太陽能廠的短視心態,埋下了巨額虧損的大炸彈。


不論如何,每天太陽依舊升起,地球資源還是在消耗,氣候變遷關係著人類存亡,我們是需要替代能源,但比起只有五年獲利光景即面臨虧損、倒閉危機的太陽能廠, 我們更需要能夠永續經營、看長不看短的太陽能廠。


以上文章錄自《今周刊》作者:楊卓翰、賴筱凡







2012年8月15日 星期三

堺 [Sakai] -- 郭台銘最新的大本營

[Sakai] -- 堺市是一個位於日本大阪府的城市。自古以來,因為剛好位於攝津國、河內國和和泉國三國的境界(「境」在日語中也讀さかい,與堺同音),三國的商人都會集中這裡做買賣,故成為一商業城市。又由於臨海,也是一個港口。

江戶時代,其商業中心機能遷往大阪,堺市只保留港口機能。明治以後,紡織業及製磚業等令堺市變成工業城市。

因著大阪市的發展,目前堺市亦成為大阪的衛星城市之一。堺市刀具工業已有600年歷史。日本明治維新時代與日俄戰爭之前, 就是一個具有商家傳統文化與規範之城市。



三十多年前,鴻海郭台銘先生為了規劃企業未來發展的藍圖而到處取經,曾經來到了我任職的公司。那時候我剛從美國學習電腦回來不久,又在日本豐田體系特訓中,他第一次聽到我說關於美國人剛發展的MRP(製造業材料需求規劃)ERP(企業資源規劃)觀念,感覺很有興趣的樣子,於是雙方在電腦室做進一步的討論。最後,我強調其實「客戶」才是這一切的總開關,「客戶」就是企業發展的生命共同體,如何盡可能地接近客戶是企業未來發展的最重要策略。他欣然同意。 

他後來又接受了SCM(供應鏈)的管理理念,產品專注於垂直整合。先創造格局,然後布局,接著按計劃來步局。做到了核心技術扎根化,專利系統制度化,零件製造知識化。所形成的門檻猶如豪宅大院不讓人隨便跨過,所擁有的資源也讓別人無法輕易取而代之。

郭台銘先生將供應鏈節點上的許多主要公司整合在一起,以『整合+購併』成長的方程式,靠著「垂直整合能力」、「全球製造基地」、「技術開發能力」、「全球行銷綜效」四項基礎 ,造就了鴻海帝國。

可以說,與「客戶」緊緊地綁在一起就是鴻海最重要的策略之一。


根據最近的報導,郭台銘先生又有了新的策略︰他顯然希望將夏普營運最大的一顆毒瘤 "堺工廠"也納入他對於 Apple這個客戶的供應鏈當中的一員。希望將"毒瘤堺工廠"改造成他的"金雞母:堺工廠",而將此工廠更名為「Sakai International Corp.」,獨立為一家公司,由鴻海經營團隊來治理。目前業務部總經理林忠正,將擔任堺工廠的鴻海負責人。

以下是 Sakai International Corp.的目標與願景
 

夏普堺市廠鳥瞰圖

這裡,是鴻海集團總裁郭台銘,反擊三星電子的最新大本營。

距離日本大阪市10分鐘車程的堺市,有著一座連三星也比不上,世界上唯一一座液晶面板10代廠(SDPSakai Display Product,簡稱堺工廠)。

一個月前,郭台銘將個人新台幣252億元資金匯給了夏普,正式取得這座最先進面板廠的37.61%股權,郭台銘也將此工廠更名為「Sakai International Corp.」,獨立為一家公司。

郭台銘企圖: 從蘋果代工廠,變策略聯盟夥伴

郭台銘為了打敗三星,不僅大膽自掏腰包,還在股東會上發下豪語,「以夏普的技術基礎,加上鴻海的實力,不出兩年,我們絕對會是世界第一。」

但堺工廠是夏普營運最大的一顆毒瘤。根據夏普最新財測數字顯示,光是液晶面板部門,2012會計年度就虧損新台幣400億元,很大一部分是來自於堺工廠。

讓郭台銘願意捲入這場最大賭注,巴克萊董事總經理楊應超分析,鴻海明年起將對蘋果提供面板、電池、鏡頭模組、聲控、軟板、機殼等關鍵零組件,以蘋果iPhoneiPad為例,屆時鴻海占蘋果的銷貨成本比重,將從今年的10%跳升至50%。

這個發展正好與蘋果積極擺脫三星的策略不謀而合,新款iPhone面板已確定由夏普、LG DisplayJapan Display三分天下,原最大供應商三星,則首度掉出供應鏈外。

一位熟悉鴻海內部運作的人士透露,奇美電做不出蘋果要的面板,也才讓郭台銘決定再走一步「險棋」。

郭台銘到底看上堺工廠哪一點,《商業周刊》親自走訪位於大阪府第二大城:堺,一解疑問。



堺臨海工業地域

日本堺市風光
 
解密一:堺工廠廠區上下游群聚   大阪政府力挺,開專屬公路運面板

夏普是日本發展液晶技術的先驅,全球第一座6代廠、8代廠,都出自夏普之手。2007年底是LCD產業豐收年,夏普當時的社長(現任會長)片山幹雄決定再次領先業界興建10代廠,主攻6080吋液晶電視。

選中「堺」,是因為其距離大阪僅十分鐘車程,一旁又有堺港可運輸面板,距離機場僅有三十分鐘,路海空都方便。

大阪政府不僅要原本的地主新日本製鐵讓出土地,還在堺市北方為夏普填海造地,開了一條高架道路連接到堺港,專門讓夏普運送面板,現在開車經過兩旁依舊是製鐵廠。

解密二:高層無法掌握市場動向  零件商抱怨,產品規畫只做三個月

然而,堺工廠一量產,就從天之驕子變成賠錢貨。

2009
年,日本數位電視換機潮一過,銷量在兩年內由3000萬台掉到1000萬台,這讓45%營收來自日本的夏普高層傻眼。

1990年代,就擔任夏普半導體技術諮詢顧問的大阪大學榮譽教授濱口智尋無奈的說,「夏普的高層根本無法預測未來需求。」

一位與夏普做了十多年生意的日本零組件供應商形容,和夏普做生意非常頭痛,夏普只知道三個月後的產品規格,再長一點就說不出來,「根本沒有人可以拍板定案。」

解密三:鴻海人馬進駐主導   產能利用率,已從3成提升到6

郭台銘入主堺工廠,指派鴻海內部負責日本廠商遊戲機及筆記型電腦的CCPBGConsumer and Computer Products Business Group)業務部總經理林忠正,擔任堺工廠的鴻海負責人。

現在堺工廠的稼動率(產能利用率)已經從3月的30%,提升到50%到60%左右,離郭台銘預定年底達到獲利的產能利用率80%還有點距離。

郭台銘最難的挑戰不只是財務問題,而是企業文化的差異。擁有百年歷史的夏普,儘管是日本偏向西方文化的關西企業代表,還是有其保守的傳統。

此刻郭台銘若能成功進軍日本,取得投資夏普最優惠的條件,或許也將為台灣科技業長期缺乏核心技術,只能為人代工的宿命,找到一條全新的出路。



2012年8月10日 星期五

人生的難關都會過去,把最重要的決定交給直覺

二○一一年八月二十四日,賈伯斯辭職的消息,震撼了全世界。「王者退位」、「科技巨人謝幕」、「後賈伯斯時代正式開始」,國際媒體爭相定義蘋果公司創辦人的傳奇。相較下,賈伯斯的接班人庫克(Tim Cook),益發顯得低調與沈默。


加入蘋果十幾年,外界對他的認識始終不多,只知道他和賈伯斯兩人個性完全不同:賈伯斯以脾氣無常、牙尖嘴利著稱;庫克則鎮定沈著,從不提高嗓門說話,而且是個實幹派的工作狂,常常最早進辦公室、最晚才離開。

靠著出色的營運長才,庫克在二○○五年晉身營運長,登上蘋果公司的第二把手。六年後,他接下了賈伯斯的棒子,成為全球最大科技公司的執行長。少了賈伯斯的耀眼魅力,五十歲的庫克能不能再造蘋果盛世?外界都認為他挑戰艱鉅,「有雙大鞋要穿」,《紐約時報》形容。

不愛曝光的庫克,二○一○年難得回到母校、阿拉巴馬州奧本大學,為畢業典禮致詞。讓外界對他的理念、想法,有了比較清楚的認識。

以下是他所說的話:

奧本大學對我的人生影響至深,直到今天依然如此。任何走進我家、或我在蘋果辦公室的人,一眼就看得出這種影響:我擺了這麼多的奧本紀念品。你們搞不好會以為,學校附近的兩家書局,跑到加州開分店了。(笑聲)

把最重要的決定 交給直覺

對我來說,這一生最重要的體悟,來自於一個簡單的決定:加入蘋果公司。進入蘋果,從來不是我對自己的人生規劃,但卻是我所做過的最好決定。

人生當中,有些決定很明顯。就像挑選大學時,有些高中老師建議我念奧本,有些老師建議我念阿拉巴馬大學。該念哪一間,做決定並不難。然而,我在一九九八年跳槽加入蘋果的決定,難度就高出很多。

各位畢業生當年大概只有十歲,可能不曉得,那時候的蘋果公司跟現在非常不一樣。一九九八年還沒有iPad、iMac或iPhone,甚至也沒有iPod。我知道你們都無法想像,沒有iPod的人生該怎麼過。當時蘋果主要做麥金塔電腦,但一直賣得不好,被外界認為即將淘汰出局。

就在我加入的前幾個月,有人去問戴爾電腦的創辦人麥可.戴爾,如果領導人是他,他會怎麼整頓蘋果?「我會把它關掉,把資金全數還給股東,」他回答。戴爾的話,顯示他確實與眾不同,有勇氣說出很多人的想法。

而我當時的雇主康柏電腦,是那個年代的全球最大PC廠商,績效遠比蘋果來得好。而且,它的總部在德州,回奧本看足球賽方便多了。任何理性的成本效益考量,都是康柏勝出。很多人也都勸我留下來,有家公司的CEO甚至說,我要是真的離開康柏,跳到蘋果,我就是個笨蛋。

為了做出這個決定,我必須跳脫出自己的工程師思考模式。工程師做決策是靠分析,不會夾雜感情因素。面臨選擇的時候,我們計算成本效益,找出最合理的選項。但是,人生中的某些時刻──特別是面臨最重要抉擇的時候──斤斤計較於成本效益,並不是做決策的好方法。當某些方向讓你感覺「對了」的時候,依賴直覺可能更好。

把重要的決定交給直覺,就必須放棄所謂的「人生規劃」,不再以為人生可以按部就班。因為直覺就發生在當下,如果你願意聽從它,它可能會引導、或重新引導你走上最適合的方向。

九八年初的那天,我聽從了自己的直覺:我跟賈伯斯面談才五分鐘,就決定拋開戒心和邏輯,加入蘋果。我的直覺告訴我,這是個千載難逢的機會。我可以為一位創意天才做事,還可以加入領導團隊,一起再造一家偉大的美國公司。當年,要是我沒有跟著直覺走,後來會有什麼發展,實在很難說。但可以確定的是,我今天不會站在這裡講話。

人生無法規劃 卻可以準備

我還記得一九八二年,自己畢業那天,對於茫茫前途,充滿了不安,很希望能有一份生涯規劃可以遵循。後來念商學院的時候,我們還真的做過未來二十五年的規劃。為了準備今天的演講,我把它找了出來。


二十二年過去了,現在再來看,這份泛黃的人生規劃,根本毫無價值。不是說替未來做規劃不好,但你如果跟我一樣,偶爾會想跟命運賭一把,就不能冀望擁有可預測的人生。

人生無法規劃,但你卻可以做準備。

偉大的棒球打手,無法預知偏高的曲球什麼時候會出現。但他曉得,好球一定會來,他可以預先做準備,練習當球投過來的那一刻,要怎麼揮棒。

很多人以為,靠直覺就跟靠運氣一樣,這是大錯特錯。如果你眼前出現了好幾扇門,直覺可以告訴你,該走哪一扇門,卻無法幫你應付進了門以後的各種挑戰。所以,我始終相信林肯說過的一句話,「我將開始準備,有一天我的機會就會來到。」

在這個信念引領下,我到奧本就讀工業工程,到杜克大學攻讀商管,然後接受了許多工作與任務的歷練。

我們很難掌控機會什麼時候出現,但是可以掌控自己的準備。面對眼前的經濟困境,你們也許對前途感到焦慮,我覺得林肯的話,在此時特別有意義。畢業以後,你們仍要延續在奧本的學習,不斷預備。這樣,當你的直覺告訴你「關鍵時刻來了」的時候,你已經做好了準備。

除了準備,你還要執行。對我來說,奧本大學校訓的第二句話:「我相信工作,勤奮的工作。」一直是我的核心信念之一。雖然只有簡單的幾個字,卻有無比的尊嚴與智慧在其中。

不靠辛勤工作就想成功的人,終將自欺欺人。在蘋果,我有幸與一群才華洋溢的直覺式思考者共事,他們做出了全世界最優雅、獨特的產品。然而,對我們來說,直覺依舊無法取代嚴謹的思考、勤奮的工作:它只是個引子。

我們從不走捷徑,而會注意每個細節。我們跟著好奇的腳步不斷摸索嘗試,不介意是否花掉更多時間。我們勇於冒險,就算有時失敗也無所謂,因為有失敗才有成功。

把這些全部加起來,就是我體悟到的心得:直覺對你所做的每件事都很重要,但如果沒有持續不懈的準備和執行,再厲害的直覺也沒用。

也就是說,我們可以歸納出一個值得大家參考的簡單原則:面對人生中最重要的決定時,相信你的直覺,然後用一切的力量,證明它是對的。


人生的難關都會過去

最後,我還有一個體悟要分享,那就是失敗之必要。

每個成功的人,一定都經歷過挫折、吃過苦頭、有過懊悔。我也是。雖然今天談的,是我怎麼做出了一個了不起的決定,但我也做過很爛的選擇。跟你們一樣,我也經歷過不少人生的挑戰與失敗。但是,這麼多年走下來,我逐漸了解,每個人生的難關都會過去。過關的時候,我們會變得更強、更有智慧。

所以,各位畢業生,不要被人生的坑坑洞洞給困住。在你們心中,描繪出最遠大的人生願景吧。替自己做好準備,相信你的直覺,並用最好的執行力,讓它成真。


日本東京新宿   方式學園 "蠶繭" 摩天樓
Mode Gakuen Cocoon Tower, Shinjuku, Tokyo, Japan


東京都廳  瞭望台 其中一個方位   5: "蠶繭" Cocoon  8: "天空樹" Tokyo Sky Tree




 


2012年8月8日 星期三

證所稅來了 五套劇本把錢賺回來


二十年前台股何以站上一二六八二高點,享受過超高的本益比,是因為台股當時的周轉率和成交量都居於四小龍之首。如今,證所稅震撼後,台股總市值成為倒數第一!如何把錢賺回來,要有新思維與新戰法。

證所稅終於塵埃落定了,但這不是利空出盡,考驗才要剛剛開始而已。

證所稅下的台股,正式揮別了當年高本益比的時代。日盛投顧總經理李秀利分析,過去當台股動能十足的時候,市場上的資金會瘋狂追捧明星產業,拉升本益比,未來投資思維要轉變了。現在沒有千億元動能在背後撐腰的時候,就不可以用高本益比的角度追高比價,而是在績優股中找尋超跌下來的買點。

以投信法人最愛的蘋果概念股為例,當市場資金源源不絕時,大立光、瑞儀、台郡、新普、順達等,有法人的認養下本益比不斷向上調升,讓股價走高有了合理性。但是,現在這些蘋果績優生,只是比大盤相對抗跌而已,只能在合理區間高出低進的價差操作,想再有超漲行情似乎不易。

台股組成結構,法人只占了三成,高達七成的市場力量中,由大戶、中實戶及主力為代表,長久以來,後者常是帶動台股的重要角色。實施證所稅後,大戶們的心態如何轉變,牽動了台股走勢。前聯邦投信執行副總劉友威解讀大戶心態,他表示,對於大戶而言,賺錢繳稅沒有什麼太大的爭議,真正讓大戶退場關鍵因素是隱私權。一旦課稅就將個人的財務狀況攤在陽光下,立刻就牽動到人頭戶的問題,投資台股如此麻煩,不如選擇資金出走,這也是目前成交量持續探底的原因。

失去大戶的台股自然引發連鎖效應,劉友威指出,過去以來大戶最愛投資高價股,因為買賣市值大,是資金停放的好去處。所以像曾經叱吒風雲的高價F4──宏達電、茂迪、大立光及伍豐,就是市場大戶偏愛的股票,除了拉抬股價的想像空間,也拉開整個產業間的比價行情,呈現良性循環。

少了大戶的資金做後盾,台股也少了添夢的題材,未來要看到千元的高價股已不容易。像當年伍豐EPS不到十元,在全球博弈題材當道下,股價可以拱上千元,靠著資金潮的堆疊,才可以帶動一波又一波的比價行情。

在低量環境下,不太容易出現千元股王。如果沒有高價股帶動比價行情下,許多股票就不容易出現作夢行情,一切都回歸到單純基本面檢視。財子學堂副總林成蔭分析,過去法人操做類似像索羅斯概念,進行吹泡沫式的操作,就是說當台股資金熱起來後,市場大戶不斷投入資金,將價格墊高,將夢想吹大,直到泡沫化;但欠缺動能後的台股,他建議投資人可能要換到巴菲特概念,盡量由低估到合理價格間進行操作。

其實,這一年來欠缺資金的台股,在沒有夢想題材下,取而代之是價值投資當道。在低利率環境下,具高殖利率題材個股,因為公司賺錢,能配發現金股利,收益相對穩健,成為現階段資金重要避風港,使得高殖利率股表現意外驚喜。

特別是,當台股高成長不再,穩定防禦型股票便成了新的選股方向了。一般投資人可以選擇離開台股,但法人基金卻有基本持股問題,欠缺明星產業,欠缺當紅股票領頭,使得法人選股觀點放棄追求高成長股,改為股票債券化投資,尋求穩定孳息,讓台股本質出現很不一樣的風貌。
以上文章錄自《財訊》第404期 作者:尚清林




Kamakura, Japan




2012年8月2日 星期四

世界將進入「錙銖必較」的年代


真正微利的時代 ── 可怕的負殖利率現象

全世界地雷一顆顆引爆,投資人尋求自保,不要讓賺來的錢飛掉,可能是今年度投資主軸,美國與德國10年期債券殖利率屢創新低,應給大家帶來很大的省思。 從二○○八年金融海嘯爆發以來,全世界經濟開始陷入動盪不安的格局,但不管是美國,或者是正處風暴核心的歐洲,各國領導人解決問題的辦法只有一個,那就是印鈔票。

從 ○八年自美國本土爆發,波及全世界的金融海嘯,美國始祭出量化寬鬆貨幣政策(QE),從QE1到QE2,甚至現在讓世人期盼的QE3,美國兩階段量化寬鬆政策,至少已印出了二、三兆美元的鈔票。○八年中國跟進,也祭出了四兆元人民幣的寬鬆政策,這次歐債危機,恐怕會印出更多鈔票。像兩階段LTRO(長期再融資操作)已祭出逾兆歐元資金,現在除了希臘外,幾乎每個國家都獅子大開口,例如,西班牙到一五年恐需六千五百億歐元紓困資金才夠用。

各大國國債吸引有錢人資金靠攏

但是全世界印了那麼多鈔票,大家卻沒有看到鈔票滿天飛造成的全球股市瘋狂大漲,或者是極度通貨膨脹的景況,大家不免要問,錢跑到哪裡去了?今年以來,除了中美洲的委內瑞拉、墨西哥、非洲的南非、亞洲的菲律賓、馬來西亞、泰國、印尼股市屢創新高外,大致維持平穩格局。原物料除了天候變化的小麥、黃豆、玉米創新高外,由CRB指數維持在三○○點左右,就可看出物價其實也是跌多漲少。

那麼,究竟大錢潮跑去哪裡了?答案是債市,尤其是債信評等卓越的大國債券,特別得到青睞。英國、德國、美國國債都吸引有錢人的資金,美國十年期長債殖利率最近破了一.三七五○%的歷史最低紀錄,德國更寫下一.一六五 ○%的歷史新低。可見,美債也好,德債也好,雖然利息薄如紙,但是對有錢的大咖來說,穩穩地守住財富,比什麼都重要。

如果從二○○○年美國高科技泡沫以後來觀察德國十年債與美國十年債的變化,更可清楚看出有錢人變保守的巨大轉機。二○○○年美國高科技泡沫吹破,十年期長債殖利率最高達六.五二%,○七年之前,美債殖利率大約都維持在四%以上,○八年之後,大約在二%至四%之間,今年起破「二」之後,就跳水式地急跌而下。

德債也有同樣的變化,二○○○年德國十年債息高達五.七三一%,○八年海嘯前都維持在三%以上,今年首度跌破二%門檻,一路探底而下,且利率愈跌愈低。美、英、德這些債信評等好的國家,公債殖利率一直往下探底;但是歐豬國家卻一直往上躥高,除了希臘外,西班牙一度衝高到七.五三二%,義大利也達六.五四四%。

最近兩年期國債也出現了兩極變化,歐洲債信好的國家,如瑞士、德國、丹麥及芬蘭,都出現負的殖利率。瑞士是負的○.四二%,其他如英國○.○五五%、法國○.○五二%、荷蘭○.○○二%;但歐豬國家的義大利就達四.九九七%,西班牙也高達六.五七五%。

最近歐洲央行突然將銀行隔夜拆款利率降到零,已造成資金的反向流動,很多大型的資金管理基金已宣布停止吸收新資金,最壞可能凍結歐洲市場的流動性,反而加劇歐債危機。

歐洲主權債務問題持續惡化,避險情緒持續高漲,安全性資產被過度追捧,回報率頻頻跌到歷史新低,最顯著的就是多個歐洲核心成員國先後以負利率拍出短債。最具代表性的是德國七月拍出半年債是負○.○三四%,一年債是負○.○五四%,兩年債是負○.○六%。

愈來愈多的資金追逐無息可圖的優質國債,甚至貼息也在所不計,這衝擊到總值逾五○○○億歐元的三A級歐洲貨幣市場基金,讓這些基金很難尋找到有回報又安全的資產,寧可停止發行新基金。像摩根資產就表示,歐洲債市的負回報率,已讓旗下五個以歐元計價的貨幣基金停止接受新投資者。摩根資產旗下相關基金部位達二三七億歐元,約占歐元貨幣基金的二二%。

面對這個景象,歐洲央行執行理事會理事科爾(Benoit Coeure)提出警告說,持續零利率或負利率,將使得貨幣基金無法營運。若基金持續出現負回報,將導致投資減少,到期資產無法再融資,市場流動性將加速惡化。一旦金融系統失去靈活性,將會增加歐洲央行介入市場的風險,最後將限制政策空間,加劇歐債危機。

避險情緒高昂、從追求成長轉為守住財富

這是歐洲的場景,美國也有同樣的狀況。大家都引頸期盼,美國聯準會(Fed)主席柏南克趕緊推出QE3,但是柏南克始終不願明示。主要的原因是美國聯準會深知印出來的鈔票,除了有利股市短期炒作一下資金行情,但最後熱錢仍將流入低息國債避險。只要避險情緒揮之不去,靠著印鈔票、寬鬆貨幣政策來救經濟的手段仍有其極限。



那麼,當美國與德國十年期長債殖利率往一字頭邁進之際,就代表了全世界投資思惟正在快速改變,一是美、德十年債息剩下一%附近,二年債變成負數的時候,代表全世界避險情緒高昂,過去追求成長的觀念,由保守的「守住財富」所取代。如何尋找比公債殖利率更好的資產,成了今年最主要的投資主流。

其次是全世界低利的資金低回報,代表賺錢獲利是很困難的。過去大家追逐可以獲利數倍的高回報商品,如今則強調不要賠錢就好,投資大眾也慢慢體會到,這個世界進入賺錢困難的時代。像是過去十幾年一直活躍在香港的西京資產管理公司,今年就重重栽了跟頭。

從穩健、保本前提出發,比投入債券更大膽靈活的錢,開始在股市尋找標的。這個時候,獲利穩定、配息好、回報率比債券還好的個股,開始受到全球投資人青睞,每一個市場高股息回報的企業都變得很搶手。先從美國股市看起,今年美國道瓊指數能夠站上一萬三千點,有一些重量級的藍籌股表現出色是主因。例如,零售業超級巨星沃爾瑪,今年以來就從五十七.一八美元,到七月三十日仍創下七十五.二四美元的歷史新天價。另一家零售巨擘好市多,則從七十八.八一美元大漲到九十七.七六美元。之前Yum!、麥當勞都有十分出色的表現。電腦業巨人IBM一直表現可圈可點,這些有全球競爭優勢,獲利穩健,配息率又高的大型企業股票,成為投資人的最愛。

公用事業股、不動產股回報率頗受青睞

同樣的情況在日本,很多公用事業股,如小田急、京王、東急及東武,或者是房地產急跌二十年後的不動產股,如東急不動產、住友不動產、三菱地所、三井不動產等都因為回報率受到青睞,股價穩穩走高。

台灣與香港股市最近都出現電信股大漲的走勢,在香港掛牌的中國移動,最近股價站上九十港幣,也帶動中國聯通的股價往上漲,中國移動創下九十港幣的波段新高,股息殖利率仍達三.八七%,比回報率只有一.一九%的中國聯通更出色。香港很多本地股如長江實業、中電控股、新世界發展、恆生銀行、和記黃埔,回報率都在三%以上,因此,能成為資金駐足的標的。

深滬股市頻頻破底,但是中國的酒類股,從貴州茅台、五糧液、酒鬼、瀘州老窖、洋河、古井貢等受到青睞,也是因為長期競爭力與回報佳。在中國深滬股市欲振乏力的情況下,酒股表現相對搶眼。

台股這兩年生態也有了重大轉變,首先是過去一直都只有外資青睞的台積電,今年在除權前夕寫下八十九.八元新高價,除了台積電是全世界最卓越的晶圓代工廠之外,台積電也搖身變成收息股。台積電從○六年以來,每年都配出三元的現金股息,縱使以八十九.八元最高價買的,股息回報率仍有三.三三%,仍然比債券殖利率還高。

其實這個觀念在去年從「三電」-中華電、台灣大哥大、遠傳就發揮得淋漓盡致了。中華電去年悄悄漲到一一一元,在台股大跌中,中華電信屹立不搖,這也是股息高回報所致。中華電信過去六年五次辦現金減資,這個現金減資不必課稅,對股東十分有利,而這兩年中華電信配出五.五二元及五.四六元現金,也令投資人食指大動。

台積電、「三電」成為熱門標的

今年漲到一○二元的台灣大,從○八年以來一直維持高股息,○九年配出五.○三元,一○年配四.一六元,一一年配五.一六元,其間又加了一次三十八億元減資,讓台灣大更具吸引力。台灣大既配高現金,獲利又維持穩健成長,對大股東富邦蔡家帶來非常大的助力。

今年漲到七十五.六元的遠傳也是可圈可點,今年配出三元現金的遠傳,除息前殖利率達四.二%,讓遠傳在電信股中後來居上,股價走高,對大股東遠東新世紀與徐旭東助力非常大。今年台股的投資從台積電、「三電」出發,很多熱門標的都從這個趨勢中脫穎而出。像今年配三.二八元現金、○.一元股票的小型百貨股寶雅,股價從不到二十元一口氣漲到六十一.六元;今年配出三元現金的葡萄王股價也漲到六十.九元;有電信服務概念的神腦,今年配出四.五元,股價表現很搶眼,有線電視的大豐電也有這個特色。

很多獲利穩健、配息出色的企業,如食品的大統益、天仁、營建的中鼎工程、製罐的宏全、成衣的儒鴻、聚陽、密封式元件的茂順,都可算是不起眼的成長穩健收息股。再往下找,股價二十元以下,每年配息一元或一.二元的企業,慢慢也會得到投資人的青睞。

全世界籠罩在經濟危機中,從美國引起的金融海嘯,到烽火漫天的歐債危機,接下來金磚四國的經濟調整會搬上檯面,中國股市連番破底是警訊。全世界地雷一顆顆引爆,投資人尋求自保,不要讓賺來的錢飛掉,可能是今年度投資主軸。美國與德國十年期債券殖利率屢創新低,應給大家帶來很大的省思。

未來的世界很可能是一個賺錢不易的年代,一切投資以「保本」為首要,然後將本求「利」,債券殖利率、股息殖利率,將成為投資的重要選項,世界將進入「錙銖必較」的年代。



夜の秋葉原

服用綜合營養素飲品可望用來對抗失智症

一篇由麻省理工學院主導並發表於Alzheimer’s and Dementia 的研究指出,合併使用營養素飲品可能會藉由刺激新的腦部連結來增進阿茲海默症患者的記憶力。在一項225位阿茲海默症患者的臨床試驗中,研究人員發現混合使用三種據信可促進那些連結成長(或稱為突觸)的天然營養素,加上其他成分(維生素B群、磷脂質及抗氧化物),可增進輕度阿茲海默症患者的語言記憶。

目前許多的治療均以阿茲海默症的症狀為目標,研究人員希望探討他們認為是引起該疾病的根本原因: 突觸的消失。尿苷,膽鹼以及omega-3脂肪酸DHA(全部天然存在於母乳中)這三種存在於飲食中的營養素混合物,均為建構腦細胞膜的脂肪分子前趨物並會形成突觸 (Synapse 即是兩個神經原的相接處)。

該臨床研究是由法國達能公司(Danone)所贊助,主要在歐洲進行並由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學阿茲海默症醫學中心主任Philip Scheltens所領導。麻省理工學院腦部與認知科學系Cecil H. Green特聘教授Richard Wurtman,與麻省理工學院共同擁有研究中所使用的混合營養素的專利,而達能(Danone)集團子公司紐迪希亞先進醫學營養公司(Nutricia Advanced Medical Nutrition)則擁有該專利的獨家授權。

輕度阿茲海默症患者每日飲用由達能製造名為Souvenaid的營養飲品的混合物或是控制組飲料為期12週。接受營養素的患者相較於控制組在增進效果有統計上的顯著程度:40%治療患者在語言記憶或稱為「韋式記憶量表」的測試(字體的記憶,相對於位置或是經驗的記憶)中的表現有所增進,而同時接受控制組飲料的患者其表現增進為24%。在接受混合營養品治療的患者中,最輕度的阿茲海默症病例表現出最多的改善效果。

該飲料在另一種常用於阿茲海默症患者的評估方法似乎沒有效果,也就是「阿茲海默症評估量表的認知部分」測試( Alzheimer's disease assessment scale, ADAS-cog)。Wurtman認為是因為「阿茲海默症評估量表的認知部分」為一般性的評估,同時評估對方向和運動/空間記憶以及認知能力。


以上文章參考自 「保健食品產業服務網」。

又最近 [July 23, 2012 Presented here at the Alzheimer's Associatio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 研發報告,改善失智症的營養食品,乃是藉由提供修復Synapse突觸(兩個神經原的相接處)的營養來改善輕微的失智症   Medical food is designed to improve synaptic dysfunction that is associated with continuous memory improvement in patients with mild Alzheimer's disease (AD), new research shows. Synapse loss is an early event in the AD process. By providing the nutritional precursors and cofactors for synapse formation, researchers hope to support the formation and function of synapses.

 

其每日一飲的專利飲料配方如下,敬請參考。



The once-a-day drink contains a patented nutrient combination with the following ingredients:
 

Eicospentaenoic acid, 300 mg          [EPA]


Docosahexaenoic acid, 1200 mg      [DHA]


Phospholipids 106 mg                       [磷脂]


Choline, 400 mg                [維他命B複合體之一(膽鹼)]


Uridine monophosphate, 625 mg      [單磷酸尿苷 ]


Vitamin E (alpha-tocopherol equivalents), 40 mg   [維生素E]


Selenium, 60 µg                  [硒 (非金屬元素, 符號Se)]


Vitamin B12, 3 µg              [維生素B12]


Vitamin B6, 1 µg                 [維生素B6]


Folic acid, 400 µg              [葉酸]


小規模試驗統計,改善效果還不錯

demonstrated a small bu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primary outcome measure of memory at 3 months in favor of Souvenaid. Although the findings were "modest," they provided a sufficient signal for researchers to pursue the product's safety and efficacy in a larger trial.

註1:

單磷酸尿苷(英語:Uridine monophosphate,或譯一磷酸尿苷、尿苷單磷酸、尿苷酸,英文縮寫UMP)。是一種存在於RNA中的核苷酸。也是一種由磷酸與核苷尿苷所組成的酯類。包含磷酸官能基、五碳糖(核糖),以及鹼基尿嘧啶。

註2:

在 我 們 的 大 腦 中 , 神 經 細 胞 ( 神 經 元 ) 會 傳 遞 訊 息 的 到 另 一 個 神 經 元 , 它 們 之 間 有 一 個 細 小 的 空 隙 , 稱 為 「 突 觸 」 。 在 我 們 的 腦 內 就 有 幾 萬 億 個 這 樣 的 連 接 點 。 通 過 神 經 元 所 建 立 的 不 同 組 合 , 以 及 它 們 的 強 度 變 化 , 大 腦 便 可 以 有 強 大 的 適 應 和 改 變 能 力 。 
   
突觸 (Synapse)



腦 部 是 動 態 資 訊 系 統 的 指 揮 及 控 制 中 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