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26日 星期二

人生大掃除:斷捨離


作家山下洋程子在部落格提出「斷捨離」的概念,大力提倡「斷捨離」的人生整理術,沒想到這股風潮竟在日本境內引起廣大迴響,人們開始覺醒:回顧自己的環境、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心。



她又出了書:《断捨離(だんしゃり)》,後來,有三十萬的日本家庭跟隨著這股「斷捨離」理念,甚至還組成了「斷捨離」研究所,其中一個日本家庭在實踐了「斷捨離」的大掃除之後,竟然從家中清理出兩百公斤不必要的物品!



什麼是「斷捨離」呢?

「斷」,就是斷然拒絕不必要的東西進入你的生活空間

「捨」,就是丟掉在家裡無盡衍生的沒用的東西

「離」,就是脫離對物品的執著。



你是否覺得居家空間越來越小,總是幻想著:「多希望能夠換個大房子,生活空間就會大一點了!」其實不是居住空間太小,而是因為房子住久了,家中不必要的雜物越堆越多,多到剝奪了你的生活空間。因此,應該是學學「斷捨離」人生整理術的時候了!



現代人生活的世界,眼睛一張開,就看到許多媒體廣告不斷地向你誘惑「買買買」!新奇的東西不管實不實用,一看到就想要得到。結果買了很久,非但用不到,花了很多冤枉錢又捨不得丟,家裡東西越堆越多,久了就變成倉庫,連個走路的空間都沒有,就覺得自己「需要」換個大豪宅,才能有足夠的空間生活。



其實購買東西要以「此時此刻、用不用得著」為優先考量,否則就算是超級大富翁,住在兩百坪的豪宅,還是可能將東西塞得滿滿,覺得房子太小!說穿了,更大的房子只是為了有更大的空間,裝下這些用不到的「垃圾」!結果陷入惡性循環,心中永遠覺得不滿足!



其實「斷捨離」的概念,不只是對居家環境大掃除,更是「心」的大掃除,「斷捨離」主張人們應該對一切不需要、不適合、不愉快的人事物都斷絕離捨!



懂得斷絕:居住空間主角是人不是物

懂得捨得:針對目前所需來購買與收納就夠了

懂得離手:清倉的目的是為了身與心的健康



斷捨離是只留下「現在適合」你的物品,重點是現在和適合。所以,如果現在並不需要,就不必想說未來可能會需要而留下來。適合則是說,如果這個東西你需要,但是覺得不好用,也不要因為需要而勉強留下來,真的一定要用的話,再去找一個需要而且你覺得好用的,這樣才是實用又心情愉快。



斷捨離也有特別的方法,譬如說: 收納要遵循「總量管制七五一原則」,看不到的收納(儲藏間之類比較不會去動的)只能裝七分滿,看得到、透明的收納(會使用的碗櫃、衣櫃之類)只能裝五分滿,而展示收納(裝飾品)則只能佔一分。這樣才不會到處都堆得滿滿滿。



「斷捨離」不只是居家的整理術,更是人生的整理術。「斷捨離」的關鍵不在於如何取捨這些物品,整個「斷捨離」的過程其實是一趟心境之旅:整理的時候千頭萬緒,整理的過程會伴隨著許多回憶,許多東西捨不得丟,是因為有感情,有記憶在裡面,考量現階段的實用性之後,可以正式跟過去說掰掰,生活和空間都變得比以前自在。



這時應該先把物品分成三類,然後每一大類再分三中類,需要的話每一中類再分三小類,最多三層的分類。不要分四類或五類,因為腦袋無法處理。這也算是資訊管理的一種方法。



滿有趣的地方是,「斷捨離」人生整理術把「沒辦法丟東西的人」分成三類: 逃避現實、執著過去、擔憂未來。逃避現實指是因為自己不常在家,所以把家裡當倉庫,當成倉庫當然住起來會不舒適,就更不喜歡回家。另外針對怦然心動,是說只留下讓你怦然心動的物品,怦然心動也有分,不過只分成:執著過去和擔憂未來。執著過去則是因為東西帶有回憶,無法忘懷過去的幸福,不肯著眼眼前的現實,所以不想丟掉。擔憂未來是一直聚焦在「沒有就糟了」對未來不安而大量囤積,或怕將來還要用到,所以不想丟掉。這些都是有待突破的心理障礙。其實我們應當勵行:從「加算」的生活轉換到「減算」的生活,也就是:「斷行、捨行、離行」才能徹底改變舊有人生的軌跡、提升自己生命的層次。



所以「斷捨離」人生整理術,讓人們開始帶著覺醒回顧自己的環境、自己的生活及自己的心。



東方人重風水,居家空氣流通、光線充足、空間寬敞、收納整齊,不只帶來好風水,從心理層面來說,清爽的空間讓人有清楚的思緒,讓人心變得輕鬆自在。



所以,開始動手打掃整理吧!跟學「斷捨離」,相信徹底實踐之後,你會發現自己不但有一個全新的家,更有了全新的人生!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