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30日 星期三

介紹「冬天養藏」的起居生活


今年118日是二十四節氣的「立冬」,台灣玉山 1127 也下了入冬以來的第一場雪,達到 4.5公分厚度,代表冬天正式到來。關於冬天進補,台灣人營養過剩,且位於亞熱帶,若要補冬,建議把握少油、少鹽、少量三大原則,多吃新鮮蔬菜、豆腐、木耳等食材,特別是富含維生素ABC及胡蘿蔔素的薯類,可有清內熱的作用。宜忌食寒性之品,少食生冷,多飲豆漿。此外,「立冬」也是柑橘開始豐收的季節,記得多食用柑橘。


「冬天養藏」

宜早睡晚起︰使睡眠充足,有利 陽氣潛藏陰精蓄積

立冬後的起居調養切記「養藏」。醫學研究證明,冬天人們情緒容易低落,鬱郁寡歡。當工作、生活遇到不順心的事情就可誘發抑鬱症。精神養生在十一月應做到精神安靜,保護陽氣,不過度消耗陰精,要做到保持良好的心態,多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情,遇到不愉快的事情要及時排解。疾病就不會找來。

生活中做到早卧晚起,保證充足的睡眠,注意背部保暖。衣服穿著也應注意保暖。忌過少過薄,以免感冒損耗陽氣,也不宜過多過厚。這樣,有利於陽氣潛藏,陰精蓄積。

飲食上遵循「秋冬養陰」的原則:宜多吃熱量較高的膳食,還要多吃新鮮蔬菜,以避免維生素缺乏。

對於沒有時間好整以暇補冬補氣的人,建議一個取巧又到位的方式,就是泡杯暖暖的薑茶。因為立冬前後正是台灣冬茶採收季節,立冬的前一個節氣「霜降」,採收的只是「早冬茶」,只有在立冬節氣到來後所採摘的茶,才能稱作「正冬茶」。立冬前後,茶樹的胎葉梗開始由綠轉紅,且節間愈短,等茶樹有12葉的茶葉開面度逐漸展開至7075度,茶農就可以開始採茶。由於氣候越冷,茶樹中的茶胺酸及果膠質越高,因此冬茶泡出的茶湯特別醇厚香甜。

另據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營養科主任李豔玲指出,進入冬季後,日常飲食忌過於乾燥,宜有湯水相伴。 常言道:飯前先喝湯,勝過良藥方。因為從口腔、咽喉、食道到胃,猶如一條通道,是食物必經之路,飯前先喝幾口湯,等於給這段消化道加點潤滑劑,使食物能順利下嚥,防止幹硬食物刺激消化道黏膜。常言道:飯前先喝湯,勝過良藥方。若飯前不喝湯,吃飯時也不進湯水,飯後因胃液的大量分泌使體液喪失過多而產生口渴,這時才喝水,反而會沖淡胃液,不宜吸收和消化。

李艷玲表示,養成飯前和吃飯時進點湯水的習慣,還可以減少食道炎、胃炎等的發生。 常喝各種湯、牛奶和豆漿的人,消化道也最易保持健康狀態。她提醒說:進湯時間以飯前20分鐘為好,吃飯時也可緩慢少量進湯。

冬天氣溫低,氣候乾燥,皮膚處於收斂狀態,血液大部分集中到皮膚深層,而且皮膚的皮脂腺與汗液分泌減少,皮膚變得乾癟,缺少彈性,受寒冷刺激易發生凍傷和皸裂。冬季防寒保暖,需根據無擾乎陽養藏原則,做到恰如其分。

衣著過少過薄,既消耗陽氣,又易感冒;衣著過多過厚,則腠理開洩  [即皮膚毛孔開放],陽氣不得潛藏,寒邪易於入侵。由於青年人代謝能力強,自身的體溫調節能力比較健全,皮膚血管能進行較大程度的收縮來減少體熱的散失,因此穿衣不宜過厚。 對於嬰幼兒來說,因其身體較稚嫩,體溫調節能力差,應注意保暖。老年人穿衣則應以防寒保暖為主,力求寬鬆、輕便,切忌緊裹身體。

內衣的衣料要選擇吸濕性能好、透氣性強、輕盈柔軟的純棉織物為宜;化纖品易刺激皮膚,引起瘙癢,一般不宜用來做內衣。 患有氣管炎、哮喘、胃潰瘍的人,最好再增加一件背心。 患關節炎、風濕病的人,製作冬衣時在肩胛、膝蓋等關節部位用棉層或皮毛加厚,也可單獨製作棉墊或皮毛墊。

參考資料:

《中醫詳解》〈十一月養生 遵循「養陰」原則〉
《浙江老年報》〈立冬後多喝湯水多保暖〉




地點︰台灣  獅頭山  清晨所見的雲海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