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15日 星期一

「見惑」與「思惑」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佛門之中常說要斷「見惑」與「思惑」,方能出離三界生死。上週請示了 張正圜老師,為我們釐清了「見惑」與「思惑」如下︰

這要從「六根本煩惱」談起,「六根本煩惱」就是「五根本煩惱」five kinds of root vexations (greed, anger, delusion, pride, and doubt) 即:貪、瞋、痴、慢、疑,加上 「惡見」 即:我見、邊見、邪見、見取見、戒禁取見 。

「見惑」就是「惡見」,是以「我見」為根本而引伸出的不正確見解,包括:我見、邊見、邪見、見取見、戒禁取見。屬於「五利使」,乃是「見所斷」,「利」表示容易斷。(參閱 正瑋老師電視弘法內容 )

「思惑」就是 「五根本煩惱」,是對「覺知心的我」產生的執著,包括:貪、瞋、痴、慢、疑,都是「我執」;對覺知心的覺受產生執著。屬於「五鈍使」,乃是「修所斷」,「鈍」表示很難斷。

雖然已經先斷了「見惑」,但是「思惑」猶不能斷,乃因久薰習故,執我而起,必須藉「三界、五蘊」歷緣對境,方漸斷盡!

最後又請示了 張正圜老師,何謂「最後一分思惑」? 張老師答曰︰「最後一分思惑」即是「執覺知心我」。

1 則留言:

我的心路 提到...

今依「佛教正覺同修會」的解釋 :
「思惑」有三:欲愛、色愛、有愛。

欲愛者謂貪著欲界五塵,主要為貪著男女淫欲,故又名欲界愛;色愛者謂執著色界境界,主要為貪著色界身及色界定中之覺知心,故又名色界愛;有愛者謂執著無色界有,此謂執著無色界四空定中之覺知心為常住不壞心,及執著無色界定中作主思量之心--末那識自己。

總之,"思惑" 是對欲界/色界/無色界的貪愛, 也就是對三界的貪愛. 因此"思惑"的英文可以譯為: delusion on attach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