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聞了陳永泰醫師說有關醫學倫理的課題,他說協助病患善終應遵守﹕
尊重自主、公平正義、 不傷害 等原則,也就是做到 無瞋、無惱、無傷。
此外,我特地節錄了焦淑嫻小姐記錄整理的一篇文章如下﹕
二十世紀的醫學有著長足的進步,許多在以往被視為不治之症的疾病,在過去的一百年都獲得了有效的治療方式。但是,人類的力量卻好像始終無法與老天爺的控制相抗衡,舊的疾病得到解決了,新的疾病又應運而生, 並且更加令人們束手無策。其中,癌症與愛滋病便是帶給人最大困擾的兩大「世紀之病」。
雖然我們期待在新的世紀,癌症與愛滋病能發明出有效的治療方式,但是,在目前我們仍然不得不屈服於它的擺布,而無法加以克服。在這兩種疾病中,癌症對於一般人的影響層面更大,並且對人類造成的危害威力更加巨大。
癌症末期的病人常見症狀
癌症的形成原因是細胞不受控制地不斷複製。由於這些複製的細胞在還沒有完全成熟時,便一直複製,因此會讓強壯的細胞逐漸失去作用,而對人體產生破壞性。癌症的種類端視這些不成熟的細胞形成的部分而定,不同的癌症,其生長的速度也不同;同時不同癌症,轉移的機率也不一定。通常來說,肝癌、肺癌、乳癌等癌症的轉移速度較快。
癌症末期的症狀則與癌細胞轉移到哪裡有關,一旦病人進入癌症末期,則等於宣告他距離往生之路已經不遠。在為癌症末期的病人進行安寧療護時,若能對於癌末病人所會出現的常見症狀做一番清楚的認識,那麼便能積極改善癌症末期患者的症狀,並改善其生活品質,協助病人善終。
癌症末期病人常見的症狀
疼痛﹕包括臟器或軟組織疼痛、骨頭痛、神經痛等。安寧療護者必須了解病人疼痛的形態、程度、發生的時間,再針對不同的疼痛,有不同的處理方式,例如,如果病人可以吞食、翻身或下床走路,則使用止痛藥劑﹙分為口服、皮下、靜脈、脊椎注射、肛門塞劑、舌下放置等種類﹚時,便不需要太多的劑量。
食慾不振﹕民以食為天,中國人總認為能吃就是褔,但是癌症末期的病人,卻常常有吃不下的情況產生,這個時候若勉強病人多吃東西,反而會產生負面的作用,甚至有時吃得愈多,反而讓癌細胞繁殖得愈快也說不定。因此,安寧療護者必須讓病患家屬了解,吃得多不代表患者一定會活得比較久,而患者臥床休息時,每天需要的熱量僅在1500卡左右;至於患者若真的吃不下,則不妨改變食物的味道、大小、擺飾或香味,要是患者還是吃不下時,才需要使用胃管、點滴。
便秘﹕若癌末病人產生排泄不良的便祕狀況時,則可能會產生新的問題,例如,食慾差、腹絞痛、腹瀉、尿液滯留、意識不清等。此外,安寧療護者也須注意患者肛門口是否有糞便,若是患者因為沒有力氣而無法排便,則必須協助其排出糞便。
惡心、嘔吐﹕了解患者最近因為實行什麼治療﹙藥物、化療、放射線治療﹚而導致此症狀。另外亦須觀察患者是否因惡心、嘔吐導致頭痛、腹痛、胃酸逆流、口渴、小便痛、便秘、咳嗽等症狀,如有必要,則需要特別安撫患者的焦慮。
喘﹕在病患喘氣之時,除給予口服、吸入性藥物、氧氣等藥物治療之外,也可給予其放鬆治療﹙如聆聽音樂、佛號等﹚,或是給予腹式呼吸及圓唇吐氣等呼吸訓練,並協助其坐直,以風扇吹拂之。
失眠﹕安寧療護者應評估患者的睡眠情形,例如﹕半夜是否被打擾、幾點上床、幾點入睡、是否已經服用安眠藥、起床幾次、白天是否打盹、是否作夢等。
淋巴水腫﹕成因為皮下組織因為淋巴循環受損造成,其症狀為肢體逐漸水腫、皮膚變硬,故安寧療護者應給予患者按摩、運動,並塗抹潤膚的藥物,必要時,給予患者類固醇、利尿劑等藥物。
焦慮﹕當病患因病情惡化而焦慮不安時,安寧療護者必須協助患者改變對問題的想法,並適度地傾聽與支持。在傾聽患者的煩惱時,安寧療護者不必給予自我的意見,只須附和患者的說法,使其產生同理心,感覺到這個世界上有人能夠給予其關懷與肯定。 意識不清﹕當癌細胞轉移到腦部時,病患便會產生意識不清的狀況,此時,安寧療護者應該立刻使病患鎮靜下來,並找來熟識的家人相伴,使其不要做出傷害自己的行為。
憂鬱﹕癌症末期的病患常常會因為憂鬱,自覺無用而產生自殺的念頭,此時,安寧療護者要讓患者先肯定自我的價值,並給予心理治療,必要時﹙如患者產生幻覺﹚,必須將其轉介給精神醫師。
善終的條件
根據 Elizabeth Lee 對於善終條件的定義為自知死之將至,並且有勇氣面對死亡,及能有條不紊地安排後事,然後從容地向親友們道別,最後安詳地面對餘生。
另一方面,台大緩和病房定義善終的條件則為了解自己死之將至,對過去的生活給予肯定,並心平氣和地接受死亡的事實,同時也對身體照顧與症狀控制滿意,再來交代安排完畢後事,情緒穩定、焦慮與憂鬱獲能緩解,自主性獲得尊重,完成與親友的溝通告別,在心願達成的情況下面對死亡。
......
當癌症末期的病人,一步步地走向生命的盡頭,安寧療護者必須完整了解病人的瀕死症狀,才能在病人生命即將結束前,給予正確的處理,以使其達成善終的境界;同時,也可以讓家屬及時趕到,使病患可以交代後事,或是表達想回家的心願,並與家人溝通確定不實行心肺復甦術,以減輕病患的痛苦。
以下所描述的就是兩種醫學上的瀕死症狀﹕
意識變化﹕首先在躁動狀態時,可以用藥物控制,此時,病患聽覺尚未完全喪失,所以家屬可以在病床旁對病人說話,表達其對病人的愛,請他放心往生,或是在旁助念佛號,幫助病人心靈平靜,最後便會進入意識不清的狀態。
生理變化﹕皮膚會出現濕冷、紫斑、發紫、面灰、泠汗的狀態。在眼睛方面,眼神呆滯、光反射消失、鞏膜水腫。在呼吸方面,喘、呼氣變長,呼吸不規則,呼吸發出嘎嘎聲。在消化系統方面,會出現惡心、嘔吐,吞嚥困難,口乾的狀況。在泌尿系統方面,有失禁、無法解尿的困擾。在循環系統方面,則會血壓下降,脈搏不規則。
瀕臨死亡症狀的處理﹕
在發現病患出現瀕死症狀時,安寧療護者在調整藥物方面,必須停止抗生素、降血糖藥、瀉藥等不需要的藥物,而保留止痛藥、止吐藥、抗癲癇藥、皮下、靜脈或肛門給藥等藥物。
至於在減輕疼痛方面,臨終前四十八小時內,48%增加,12%不變,39%減少止痛藥劑量;並且緩慢移動病患、減少搬運患者,同時由表情、呻吟、翻身時的變化來判斷意識不清的患者是否疼痛。
此外,當病患缺水時,必須先告知家屬補充過多水分的缺點,再幫助患者吸少量液體,以碎冰塊、檸檬汁、鳳梨汁、無酒精漱口水為病患潤唇,或是為其塗抹凡士林。此外,每天須補充1.5公升以下的水分;而若是需要注射生理食鹽水時,找不到血管,可改以大腿皮下注射之。
若是呼吸出現嘎嘎聲,則安寧療護者須協助患者側睡、注射藥物、吸入藥物,或為患者試抽一次痰,此時,若是患者沒有痰,就不需要再抽,以免增加患者的痛苦。
最後,若是患者已經出現叫不醒,或是說些聽不懂的話的情況時,則安寧療護者應立刻檢查其是否有糞便阻塞、膀胱過脹、痛、喘、皮膚不適、藥物、感染、血糖等原因所造成,若是沒有其他原因造成,則可確定其即將往生。此時,除了向家人解釋狀況,使其有所準備之外,同時,也可以播放佛號、聖樂或輕音樂,來鎮定病患的情緒。
另外,安寧療護者亦須切記不可為瀕死病患補充點滴,以免增加病患呼吸道分泌物、尿量,及增加其肋膜積水、腹水量,並且會因此不易找到血管扎針。同時,注射點滴也會改善患者的意識狀況,使其察覺更多的痛苦,及增加未來屍體處理的困難性。
在病患瀕死前,安寧療護者也須成為支持家屬的力量,除了告知家屬病患瀕死前所可能出現的症狀,並教導家屬如何與病患相處、照顧病患,及尊重病患的決定,指導後事之外,同時,也須與家屬溝通如何處理親友來探病時,與病患交談的方式,以免病患因為不了解狀況的親友的言語而造成傷害。
安寧緩和醫療條例
在癌症末期病患瀕死時,醫生所要做的是,在疾病惡化至醫療無法治癒病情,且病程已進展至死亡且不可避免時,與家屬溝通如何才能合法不執行心肺復甦術,以減輕病患的痛苦。此時,醫師可以讓病患簽署「不施立心肺復甦術意願書」﹙若病人意識昏迷或無法清楚表達意願時,則由最近之直系親屬簽署﹚,而醫師須在「不施立心肺復甦術意願書」上記載與疾病相關診斷、治療經過及當時病況,以確定意願書具有法律效力。此外,醫師亦可在病患意識清楚時,協調病患簽署「預立選擇安寧緩和醫療意願書」及「預立醫療委任代理人委託書」,以使全程的醫療過程更加順利。
以上敬請參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