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22日 星期日

物聯網帶給台灣的機會


物聯網對台灣的價,不只是創造出更多的硬體需求,更重要的是引爆了一個可以提昇台灣科技產業的契機。台灣應該藉由硬體產業的優勢,把握萬物上網的機會,從純硬體代工擴展到更高附加價的智慧服務產業
2015五月底的Google I/O大會到六月的台北國際電腦展,可以看到全球科技業無不聚焦物聯網發展。Google、蘋果電腦等大廠紛紛發表物聯網平台,蘋果有HomeKit智慧居家的通訊協定,Google推出物聯網作業系統Brillo與標準通訊協議Weave,加上Android AutoAndroid Wear等汽車與穿戴式平台都可望加速物聯網的落實。
物聯網的應用領域廣泛,從個人的穿戴式裝置,到各種智慧應用,智慧家庭、智慧汽車、智慧醫療、智慧工廠、智慧城市等。萬物聯網的硬體數量將是手機、PC的十倍、一百倍成長,這對以硬體見長的台灣產業而言,自然是不可忽視的龐大商機;不過,如果台灣還是只有硬體代工思維,將會平白失去產業升級的重要契機。
就像手機與PC,物聯網的成功需要硬體技術的突破,但最大價不在硬體,而是能改變人類生活的創新服務。如同智慧型手機熱賣,真正獲利的硬體廠商不多,附加價最高的都是應用服務,包括APP市集、社群網路、通訊軟體、影音網站、電商平台、支付系統等。物聯網若能成功,肯定還有不少殺手級應用出現。物聯網時代不再以販售單一商品而是以系統服務為主。台灣發展物聯網不該只侷限在硬體,還是要有企圖心,發展出智慧服務產業。就像捷安特自行車是高品質硬體,YouBike是創新服務。台灣在物聯網需要發展出更多YouBike這類系統服務,轉換台灣產業結構。
物聯網服務要成功關鍵在「整合」,包括應用領域的「異業整合」以及關鍵技術上的「軟硬整合」,都需要政府與企業領袖有高度、有力道的引導與支持。
物聯網是跨領域的產業,並非所有應用服務都適合台灣發展,是否真正具備異業整合能力才是關鍵。例如在智慧家庭中,智慧裝置必須跟傳統家電、甚至建築設備相連結,應用環境與生態系統都非常複雜。台灣如果發展物聯網應用,必須找尋市場的利基領域。台商開設很多工廠,隨著人工成本上升,發展智慧工廠,開發自動化機具與先進製程減少人力需求是必須且有市場優勢。
智慧醫院也是台灣有優勢發展的領域。台灣醫療水準在華人圈是有目共睹,台灣健保成功造就大規模長照需求。考慮未來醫護人力短缺與醫療費用龐大,若能結合醫療與資訊科技優勢,落實智慧醫療、發展智慧照護產業,不僅滿足國內需求也有機會對外輸出。醫院的物聯網不一定複雜,點滴設備若能有感測器當打完會聯網通知,就可以節省護理人員走動時間。輪椅若在可控制環境中可自動行走,也可節省看護人力,提高病患生活品質。而這些創新都有賴低成本、高可靠度的產品來實現,也正是台灣產業最擅長的部分。
物聯網應用在技術上更需要軟硬整合,才能滿足使用者完整需求。以智慧汽車為例,使用者渴望的自動駕駛與高效能電動車需要時間落實,但汽車電腦化與車聯網需求就要爆發,台灣電子業也紛紛投入。但若台廠只是思考更多汽車電子零件需求,如面板、LED顯示器、電池、感測器等,將會非常可惜。台灣廠商已能開發電動巴士、電動機車,過去在汽車GPS系統也非常成功,也發展車載資訊系統,在智慧汽車領域應該要更有企圖心。智慧汽車的重要應用都牽涉硬體技術,包括智慧防撞、即時路況導航、車間通訊等,發展智慧汽車服務台灣還是有機會。
台灣行政院2015提出生產力4.0,以機器人、物聯網、大數據為重要產業方向。現任台灣總統蔡英文20156也專文提到決心切入物聯網的時代,成為最重要的國家發展戰略之一。
這些大方向宣示代表台灣的領導人已經正視物聯網的重要性,這是好的改變。但政策是否前瞻、符合時效、能否落實才是最重要。期待台灣能把握此產業轉型的重要契機,扶植出國際級智慧服務產業,創造出台灣科技業新的競爭力。  

作者為Google台灣董事總經理,上文已做了部分數據更新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