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26日 星期五

逆境智商 AQ

何謂「逆境智商」?


「逆境智商」就是AQ (Adversity Quotient);保羅.史托茲(Paul Stoltz)在1997年提出了「逆境商數」(AQ;Adversity Quotient)這個詞;顧名思義,就像人的IQ有高有低,AQ也是一樣,有些人突破逆境、走出困局的能力,就是比較強。描繪一個人的挫折忍受力,或是面對逆境時的處理能力。

根據AQ專家保羅‧史托茲(Paul G. Stoltz)博士的研究,一個人AQ愈高,愈能以彈性面對逆境,積極樂觀,接受困難的挑戰,發揮創意找出解決方案,因此能不屈不撓,愈挫愈勇,而終究表現卓越。

如何提升AQ?

凡事不抱怨,只解決問題

碰到不如意的情況,AQ低的人會怪東怪西,都是別人的錯,害自己不能如願,抱怨過後,心情往往更加沮喪,而問題依舊無解。AQ高的人通常沒時間抱怨,因為他們正忙著解決問題。所以請減少抱怨的時間,因為少一分時間抱怨,就多一分時間進步。

先看優點,再看缺點

當挫折發生時,如果第一個念頭是:「完了,這下沒救了。」那就很難逃脫悲觀的詛咒。AQ高手的做法是,遇到狀況,先問自己:「現在有什麼是可珍惜的?」換句話說,在挫折中找優勢,並把它轉化成進步的助力。例如,突然失業當然錯愕,但想一想,現在多了時間自己可支配,還有資遣費,於是再進修培養第二專長,似乎會是不錯的想法,也許就此開創出另一番格局。畢竟,自怨自哀解決不了問題,懂得在逆境中找機會,才是高AQ的精彩表現。

將當下的不幸,變成日後的「幸虧」

看待挫敗, AQ高手清楚知道,一時的成敗並不能定一生。就像李安,大學沒考上,卻因此找到了自己真正的舞台,現在想想,還真「幸虧」當時沒考上大學,要不現在就不是這番光景了。因此只要保持樂觀,塞翁失馬焉知非福,AQ高手就能將當下的不幸,變成日後的幸虧....

影響逆境反應的四大元素

「控制」(Control,簡稱C)、「起源和責任歸屬」(Origin及Ownership,簡稱O2)、「影響」(Reach,簡稱R)和「耐力」(Endurance,簡稱E)等表現,四者共同簡稱為CO2RE。



四個面對逆境的方法

L=聆聽(Listen)

當激動過後,就是時候安靜下來,想想自己對逆境的生理和心理反應。聆聽需要耐性,人總是不願意面對不如意的事情,更不願意面對自己。心理治療師羅伯.麥當勞有一句說話:「一個人的困擾,總是因不能忠實地面對自己而引起的。」

E=探索(Explore)

事情的嚴重性往往被悲觀情緒放大,因而忽略了個人的能力。失業、失戀、失去至親等等,令人聯想到:「完了!沒救了!」AQ高的人就會探索其他的可能性,例如:失業就是創業的好時機、失戀就是學習分手的一課、至親的離世可減少他肉體承受的痛苦。

A=分析(Analyze)

我們必須學習如何正確檢討事件,才能對症下藥。我們要分析問題的根源(Origins),哪些是由自己造成的?哪些是自己不能控制的?切勿將所有 責任歸咎於自己身上。相反,要客觀分析自己該負哪些責任(Ownership),哪些責任又不屬於自己。無論如何,不要令自己長時期處於受苦(Suffer)狀態。

D=行動(Do)

在新的一年,給自己定下行動的目標、步驟和時間表;並立即執行計畫,克服拖延,設定死綫,定期獎勵自己,並定時檢討所定的計畫,加以修改及推進。設法進行一些你以往很少做的事情,例如:早上跑步、為家人煮早餐、用左手刷牙,轉搭其他交通工具,或者當義工,並持之以恆,這些做法都不其然提升個人的創 意和解決問題的方法。



2014年9月19日 星期五

死去之前,人們最後悔的五件事

自從現在這個地球形成以來,曾經降生了多少人口?估計在850億人吧!截至到2013年1月4日,全世界有70.57億人。而聯合國報告預測:21世紀末,地球人口或達110億。不管如何,在地球上,曾經死亡過的人數總是遠比現存的人數還多,所以死亡這件事可說是遍天下再普通不過的人生戲碼了。若算上無數次的前世今生,每個人曾經經歷過的死亡次數也是無數次,這樣說來,死亡就無足為奇了。



然而,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天上天下唯我獨尊,究竟要過怎樣的人生?人人都不相同! 大家都可自問:我這一生值嗎?


以下的文章,來自曾在臨終關懷診所工作數年的女醫師,她記下垂死的病患的死前心願,想分享給所有對於人生還有疑惑的你們,聽聽他們的後悔,想想自己的人生,你真的喜歡自己現在的生活嗎?想告訴你:「有些事情,現在不做,以後也不會做了。」

我在臨終關懷診所工作數年,我的工作讓我能夠和病患一起走過他們人生最終的兩、三個禮拜,我看著生命在我眼前來來去去,和他們之間有過許多非常棒的最後時光以及對話。

我一直以來都印象清晰,每當病患被告知即將死亡時,他們的情緒通常會波動在狐疑、否認、恐懼、憤怒、悔恨、更多否認的循環裡,他們有許多的懊悔,有許多後悔來不及做的事,他們突然間記起了自己有好多好多心願,等不及實現了。但最終他們都圓融的接受了,並找到內心的平靜闔上眼睛。他們只希望我可以傳遞他們死前最終的心願,分享給所有對於生命還有疑惑,還在摸索的你們。

於是我記下他們死前最後悔的五件事,想告訴你們,也再三提醒我自己,人生不能重來,也無法倒帶,所以更要隨時隨地提醒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到底是什麼。

1. 我希望我能過屬於自己的人生


我真希望當時我有勇氣過自己喜歡的人生,而不是他人眼中期待的我

這是我在病床前最常聽見的後悔。當人們躺在病榻的那一刻,一切的周遭喧囂都顯得不重要了,他們清楚而沈痛地回顧自己的一生,然後才發現有多少年輕時候,一一寫下的夢想都在歲月裡被遺忘。

或許你小時候曾夢想拯救世界;你想像著以後要成為太空員;妳的心願是到南極研究企鵝 …… 小時候的我們勇敢做夢,但絕大多數的人在長大之後,都對年輕時的夢想嗤之以鼻,覺得自己未免太不切實際。一直到死前那一刻,驀然回首,才後悔自己沒有勇敢嘗試,把自己的時間浪費在去達成別人心目中的美好樣子,卻過了一個自己根本不喜歡的人生。

在人生的路途上,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走法,只期許我們至少都能給自己幾次冒險的機會,去嘗試實踐我們心中的那些夢想,因為你該知道沒有一個夢想是可笑的,沒有一個夢想是荒唐的,你的夢想是你的,不是別人的。尤其在身體狀況允許的時候,我們更該用力追求生命中的所想以及所愛,以免躺在病床前,絕望地發現一切早已於事無補。

2. 我希望我不要這麼努力工作


我好後悔我當初那麼發了瘋似的工作,卻忽略了身邊重要的人!這句話幾乎來自每一個我照顧的男病患。他們躺在病床上,一動也不能動的時候,想起了他們無憂無慮的童年時光以及與同伴在遊樂場裡玩耍的那種單純,當然不是說成人的世界都很險惡,不過有時候就在成長的過程中,自己不知不覺地變成「小時候最討厭的那種大人」了。他們後悔總是把大把大把的時間保留給工作,把自己埋首在越疊越高的辦公室文件裡,猛然抬頭,才發現周遭只剩下一盞燈陪著自己,錯過了好多自己愛的人與愛自己的人。

其實我們的人生可以更簡單一些,你或許不需要像你以為的那麼多錢,因為事實上,賺越多錢擁有越多家業,其實並不能保證你越快樂。我們總以「錢」為人生成就的衡量,但我們都忘了「快樂」才應該是我們人生的動機。偶爾停下腳步,抓穩自己的生活步調,保有自己的生活空間,你會更開心,並且覺得生命充滿不同的挑戰。

3. 我希望我更勇於說出自己的感受


許多人為了要和其他人和平共處,而選擇抑制自己的心情感受。我們在其他人的面前屈就自己,為了讓自己看起來和大家都一樣,而抑制了自己的真實感受,因而讓我們無法成為「我們真正能夠成為的人」。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比自己以為的更偉大一些。而且心事老是放在心裡,是會悶出病的。醫學證明,有許多心理和生理疾病都和壓抑自己的感受息息相關。

練習說出心裡的真實感受吧,或許當你最剛開始這麼嘗試的時候,旁人可能會被你的坦白給嚇到,不過同時這也讓你們之間的關係提高到另一個全新而且更健康的境界,或者也幫你過濾掉一些其實你根本不需要的虛偽關係。不管怎麼樣,你都為自己贏得一個最真實的自己,和不後悔的人生。

4. 我希望我能多跟家人、朋友以及重要的人聯絡


你還記得當年那些換帖死黨或是姐妹淘嗎?每個人在垂死之際,都不約而同地想起了生命中那些最重要的朋友。他們曾陪我們一起走過所有最甜蜜、最沈痛、最荒唐、最難堪、最...的記憶,你們或許還曾經牽著手打勾勾,約定要當朋友當到世界末日那一天。你都還記得嗎?在病床前的他們,一直到那一刻才發現,自己有多久沒有打通親切的電話給老朋友,有多久沒對他們表達自己的關心和愛。

我們當然都忙碌,不過忙碌,從來不是也不該是和朋友斷絕聯絡的理由。約約他們吃飯,打幾通電話,寄幾封手寫卡片,多用行動表現你一直放在心裡的關愛,你有時間在 Facebook 上偷窺朋友們最近過得如何,當然有時間採取實際的行動讓他們知道你真的在乎。讓他們知道,他們是一生一起走的朋友。

也因為到了人生的盡頭這種時候,人們才明白這人生一路走來最重要的不是錢、不是地位、不是名利、不是你有幾間房幾輛車,而是「愛」和「關係」,因為在你一步步走向死亡之際,只有「愛」和「關係」會陪伴著你,陪你走完最後一哩路。因為我們的友情,比電影劇情更真實。

5. 我希望我可以讓自己更開心


原來許多人一直到死前那一刻才知道,「快樂」其實是一種選擇。多數人的生活總是走在一樣的循環和舊習慣裡,儘管不開心,也會勸自己:「忍一忍,一下就過去了。」豈知道,你這麼忍一忍,忍過的卻是自己的人生。親愛的,我們知道跨出舒適圈,或是勇敢改變需要勇氣,從舒適圈離開有點痛,有點不習慣,但一旦踏出去了,保證你會看見不一樣的人生。當你不滿意現狀時,不要忍耐,替自己多想一點,是不是其實自己值得過更好的人生呢?會不會其實你希望自己的生活能多點笑容,多點別人看似荒唐但自己很滿意的人生經驗?因為其實,我們都值得為有趣的生活打拼。試著想想當你躺在病床上的那一刻吧,你希望回想自己的人生時,看到些什麼呢?誰不會生老病死,我們只不過希望在迎接死亡的那瞬間,我們能夠無悔地闔上雙眼,而不是滿腦想著:「早知道當初....我希望自己可以....」。



最後想說,生活是種選擇,永遠不要被動地接受,因為這是你的人生,只有你能為自己決定。有意識地替自己選擇,對自己誠實,選擇會讓自己快樂的那條路。




2014年9月3日 星期三

LINE溝通術

亂貼「饅頭人比讚」,小心變白目員工!


收到主管的Line訊息,你多久才會回應?如果答案是超過半小時,要小心你可能會成為主管心目中的黑名單。

《商業周刊》與EOLembrain東方快線網絡市調合作,調查包含排名百大企業的主管與部屬在職場使用Line的情形,完成台灣首次的「Line職場溝通大調查」,結果發現,近5成的企業主管回應,Line已成為他們聯絡公事的工具。3個數據也告訴我們,Line正繼Email之後,掀起職場溝通新革命。

數字一:54.7%的主管,希望Line訊息在半小時內就得到回應,使用Email,希望在半小時內得到回應的比率降至約26.8%。

數字二:51.4%的主管認為,群組討論議題時,部屬不表態顯示工作態度不積極,這表示,Line成為主管對你打印象分數的新管道。

數字三:有7成百大企業的主管,下班後會Line員工,代表你的工作與生活將更不可切割。

另外,根據「Line職場溝通大調查」結果顯示:一直用貼圖對話(22.1%)竟是被視為比「沒讀訊息」(18.5%)還白目的行為,凸顯貼圖使用不當,會比沒溝通還糟。

拒當職場白目,別犯Line貼圖3大迷思

今年四月Line官方網站公布的數據,Line每日收送數為100億則訊息,其中貼圖收送數為18億筆,意即平均每5則發送的訊息,就有一則是貼圖。

易回、迅速、無壓力,貼圖三大特質讓職場溝通變簡單,但卻讓上班族容易忽略Line是隱形職場,忘記兼顧職場溝通原則,產生3大迷思。

迷思一:對誰都揪咪一下。就算是貼圖也要看對象,職場貼圖最基本的對象區隔是:上下有分,男女有別。對主管多用功能型貼圖:清楚、明確,較符合主管對部屬期待。

迷思二:熊大撒花最無害。大家總以為,遇到須表態,表達正面肯定準沒錯。實際上,正面貼圖(例如熊大撒花、饅頭人比讚)不宜用在面對命令和討論事情。討論需要雙方陳述意見,這時候用文字或語言比貼圖更重要;如果用貼圖回應,會帶來「好敷衍!」、「沒用心」的負面印象。

迷思三:動不動就用貼圖開場。貼圖最忌諱連發,連發目的是加強特定情緒,適合用於表達私人情感,用於職場群組一來占版面,二則會讓接收者摸不著頭緒,絕對惹主管討厭。


安益國際展覽公司設計部資深設計指導李盈盈有70組貼圖,也經常使用,她建議對任何職場上的同事、主管Line,發話第一句務必用文字才有禮貌,事情談完用貼圖結尾,甚至小玩一下,可讓彼此有圓滿感、拉近距離。

這場Line新生活運動的列車已往前發動,企業和個人都必須重新試探彼此的底線,在這場溝通革命中重新拿回工作步調的發球權。

你是「白目員工」嗎?主管心中的「Line反感排行」大公開:


1.不分輕重緩急都用Line

2.已讀不回

3.公事群組上發表無關議題

4.一直未讀

5.語意不清

6.一直用貼圖不打字

7.私自退出群組

8.下屬下班的時候才Line我。


(作者: 文 ● 曾如瑩、單小懿       商業周刊 – 2014年9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