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28日 星期三

發現科技新群聚

全球硬體時代已過,曾經輝煌的竹科也日益黯淡,台灣科技業該如何走出陰霾?

《天下雜誌》深入走訪崛起中的4個科技新創群聚,從娛樂、IC設計、民生科技到軟硬整合,各擅勝場。這些明日之星,即將引領科技業破浪而出,再創新局。

2014年二月六日,清大新任校長的交接典禮上,本該喜氣洋洋的場合。代表一百多家廠商、四兆總市值的台灣半導體協會理事長、鈺創科技董事長盧超群,卻在致詞時有感而發表示,台灣高科技業的象徵——竹科,已經陷入停滯困境,不知何去何從。新竹科學園區是台灣的驕傲,這塊金字招牌卻逐漸蒙塵。

過去三十二年間,竹科從一大片稻田、茶園,搖身變為擠滿五百多家公司,單位面積產值世界第一的全球科技業典範。靠的是快速跟隨世界大廠的發明,也就是業界所說的「快老二」主義。然而,長期採取低價、代工的模式,已讓科技島陷入低毛利的困境。

根據竹科管理局的統計,二○一三年竹科廠家的總營業額接近一兆一千億元,已連續第三年無法突破二○一○年的歷史高峰一兆一千八六九億元,且過往十年呈現成長停滯。

竹科停滯的十年,也與台灣積弱不振的總體經濟相呼應。想一窺台灣科技業的未來,只怕得忘記竹科成功模式,才能尋找新出路、新思惟。

竹科掰掰,二波科技創業潮起


遵循半導體教父張忠謀最愛的下班路線,從台鐵竹科站坐上一台通勤電車,越過頭前溪,抵達高鐵竹北站。在姚仁喜建築師設計、靈感來自一張彎曲名片的得獎建築高鐵站斜對面,一棟淺白色的四層樓透天厝。一塵不染、閃閃發光的落地玻璃窗,尤其引人注目。

走近一看,幾台小巧的橢圓機器,無視地心引力般,吸附在垂直的光滑玻璃窗上下穿梭。這是曾任聯發科副理的好樣科技總經理趙志謀,開發出的全世界第一台擦玻璃機器人「玻妞」(Hobot),可以在十分鐘內,全自動擦好一面落地觀景窗。

這位在東北角漁村長大,拙於言辭的中年工程師,創業短短三年,就做到華碩、宏碁、大同等台灣科技家電品牌,數十年來做不到的事 —— 創造一個全新的市場,並以精巧的設計,贏得全球消費者的歡心。

玻妞每台定價二九九歐元,已在十五個國家熱賣,俄羅斯、中國都已賣到缺貨。市面上已出現中、韓的仿效品牌。趙志謀猶記,年初他為了迎戰最難打的美國市場,到拉斯維加斯參加二○一四年美國消費電子展,巧遇聯發科總經理謝清江。老長官吃驚地問:「你怎麼會在這裡?」趙志謀略帶得意地說,之前聯發科的同事聽到他要創業,十個有八個不看好。但他不但短短三年就讓公司賺錢,今年還大方讓公司六個員工分紅,「分的不會比聯發科少喔!」讓前同事艷羨不已。

不只趙志謀,從北到南,一股方興未艾的科技創業浪潮正起;這群台灣新興的創業者,他們多數出身名門科技廠,聯發科、台積電,甚至宏達電。他們打過世界級的戰役,嘗過年薪千萬的滋味。

渾沌的產業前景、高薪「金手銬」的鬆脫、人生的體悟、以及不甘一輩子都當大公司螺絲釘的強烈意志,讓他們鼓起勇氣打造屬於自己的未來。

新群聚效應:分享價值、友誼乃至生活


與竹科只有一溪之隔,道路筆直寬敞,新大樓林立的竹北市,是不少中生代前竹科人的首選創業基地。

裕隆集團在台發跡地、有一甲子歷史的台元紡織竹北廠,現已改建為十多棟玻璃簾幕大樓組成的氣派園區。這個警備森嚴,餐廳、游泳池、籃球場一應俱全的台元科技園區,已成為近十年間台灣新創IC設計公司的主要群聚。....

銀彈唾手可得:大天使取代小創投


「竹北很多新創公司的背後,都有個(老牌竹科)公司高層支持,」交通大學天使俱樂部執行長、資深創投郭加泳說。這也是為何,儘管近幾年台灣創投活動大幅趨緩,但竹科外圍的新創公司仍是源源不絕出現。因為這些身價數億起跳的「大天使」,相當程度取代了創投的功能。郭加泳解釋,以聯發科為例,編號前一、兩百號的早期員工,現在都已是億萬富翁,「他手上累積那麼多錢後,不一定自己創業,而可能就是投資他看好的學弟、部屬,支持這些明日之星開公司。」

老鳥教戰1:整合式創新,出手快狠準


過去竹科的成長動能,始終來自緊隨全球PC大浪,搶做「快老二」生意。一九八○年代,蘋果推出個人電腦,五年台灣才製造出第一台PC。台積電產出第一片六吋晶圓,部份靠的是飛利浦的技術授權。從電話、計算機、數位相機,筆記型電腦,莫不如此。

「那個時候,別人會做的東西,我們也會做,就是一種成就,」聯電創辦人宣明智曾在一次採訪中說。但這一波科技創業潮不一樣了。像趙志謀這樣的新世代創業者,鐵了心要當領先者。

趙志謀能發明擦玻璃機械人,源自四年前自家大掃除時的靈光一現。他住的透天厝有多片玻璃窗,擦拭得疲累不堪之際,突然想到:「ㄟ,好像沒人設計過擦玻璃機械人!」

趙志謀是雷射光碟機技術專家,曾率領團隊開發出台灣第一台可重複讀寫資料的光碟機。這個打過世界級硬仗的經驗,馬上派上用場。

他迅速上網搜尋各國相關專利,發現一片空白;馬上決定投入研發,「趕快衝!」

經過兩年研發,他的第二代「玻妞」,靠著每分鐘兩萬轉的高功率風扇產生的強大負壓,能牢牢吸附在玻璃窗,並靠著兩個擦拭輪的摩擦力差在玻璃上自在移動。

這個令人拍案叫絕的創意設計,所用到的幾項關鍵技術,包括馬達、訊號處理等,趙志謀早在光碟機領域鍛鍊到滾瓜爛熟,只是這回用在全新的用途。

這就是,Google首席經濟學家偉瑞安所稱的「整合式創新」,也是不少資深業界人士視為走出低毛利困境的解方。


聯訊創投總經理鄭志凱指出,台灣新一波科技產業,最好能夠利用現有的核心技術能力,水平跨入新的產品領域,甚至於創造前所未見的產品類別(product category)。


鄭志凱便對「玻妞」的出現大為激賞;並認為,家用機械人所屬的「民生科技」領域,還值得台廠大力耕耘。

民生科技的好處,是能歷久彌新,可以跳脫資訊科技的殺戮戰場。

趙志謀對此深有所感。趙志謀早年開發的可讀寫光碟技術,十年前還是最先進的資料儲存技術,現在卻像絕種的恐龍一樣,年輕人聽都沒聽過,讓他鬱悶不已。

「我以前做的光碟機現在已經快看不到了。但是未來至少二、三十年,玻璃窗會一直存在下去,都需要擦,」他感嘆。

老鳥教戰2:不做 me too,挑難走的路


從聯發科出走的美盛醫電創辦人,也有類似的反思。他拿起自己的 iPhone 3GS,這是四年前的舊機種。當年聯發科發給主管每人一支,他就一直用到現在。

「我根本就不想換,」他直言,智慧型手機快速改朝換代,現在一路走到八核心、視網膜螢幕。科技產品演化速度之快,似乎已遠超過人類的需求。「還有很多其他領域,人類真的需要,但是沒有人好好去做,」這是他轉戰醫療電子的理由。

事實上,醫療電子正是台廠發揮「整合式創新」的熱門領域。大廠如:和碩、光寶都有相關佈局。投入的新創公司,更如過江之鯽。高階醫療儀器,例如超音波檢測、核磁共振檢測,連較冷門的防散瞳眼底攝影機,都有不少公司投入開發。甚至一台要價數十億台幣,一間房子大小的癌症質子治療機,都有一家歸國學人所創的錫安生技積極投入,公司便設在竹北生醫園區。

平時有點木訥的趙志謀,談到創業初衷也忍不住激動起來。他認為,台灣科技業不能死守著低價、代工的「竹科模式」:「如果沒有一群比較反骨的人出來,台灣經濟就會這樣隨波蕩漾。」

「台灣科技新創公司,從第一天就要打倒領先群,不做 me too(指做出已在市場上出現的產品),這樣才有機會,」?星科技董事長林孝平說。

「做 me too必死無疑,」平日溫文儒雅的敦泰科技董事長胡正大嚴肅指出。

這來自他自己深刻的體悟。創業初期,胡正大做的是當時熱門的面板驅動IC,卻乏人問津。後來幾乎與蘋果同步做出電容式觸控IC,才一炮而紅。

走過一波科技榮景的的老將,都體悟到,舊招不管用了。科技業必需挑一條難走的路,才有未來。

老鳥教戰3:修練先行者優勢,誰怕中國


「me too」也好,「快老二」也好,這些舊招不再管用,主因是,中國正在這樣做。

過去,在竹科的高速成長期,中國扮演「推手」;源源不絕的廉價土地與人力,實現了科技業的兩岸分工。高階零組件在台灣的科學園區生產,再運到蘇州、上海組裝成筆記型電腦、液晶螢幕。

而現在的中國,成了台灣可怕的對手。今年竹科的最大隱憂之一,便來自中國新落成的多座八.五代液晶面板廠,隨著產能陸續開出,對群創、友達的衝擊將不可想像。

而且,幾乎前述所有台灣新創公司,也都在中國找得到對應的對手。連錫安生技所做的質子癌症治療儀,在中國都有五家對手。「北京、蘭州、上海、廣州、秦皇島,各有一家,」錫安執行長陳進安說。


面對同文同種的追兵,台灣能憑恃的,唯有全新練就的「先進者優勢」。


趙志謀做了完美示範。他從實驗室拿出一台拆解一半的「擦玻璃機械人」,這是他最接近的對手,一家蘇州家電公司的產品,外觀較「玻妞」笨重許多。

原因是,「玻妞」的基本結構,趙志謀早已註冊多國專利。這家蘇州公司為了避開他的專利,多了兩個行走輪,結構因此變得複雜、笨重,產品也因此乏人問津。

趙志謀的德國代理商,還把兩家產品做成影片放在Youtube上,只見「玻妞」與中國對手同時擦一片相等面積的玻璃門,輕巧、靈活的玻妞,只花了對手不到一半的時間就大功告成,高下立見。

玻妞 (Hobot) 每台定價二九九歐元,已在十五個國家熱賣,俄羅斯、中國都已賣到缺貨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ONP34F66fE



英雄相惜,新店軟體一條街百花齊放


而矽谷,最近又有新變化,在社群網路公司的成長帶動下,範圍一路北擴到舊金山的市場南區(SOMA)。原本老舊骯髒的碼頭倉庫,翻新後,進駐以推特為首的大批社群網路公司。

類似的新興科技聚落,也發生在大台北邊緣的新店。這處住商、老舊工業區交錯的區塊,正湧現一股軟體業的新興勢力。

今年初,即將上櫃的亞洲最大安控軟體公司──京晨科技,遷入大坪林捷運站旁的台北矽谷科技園區,加入功典、訊連、隆中等台灣最具規模的幾家軟體公司的行列,聚集在新店與景美交界的方圓五百公尺內。

此新興軟體街的群聚效應,並非傳統竹科那種產業上下游供應鏈的關係,而是與竹北一樣,透過友誼網絡與共享的創新精神,彼此吸引。

現在,連矽谷特產 ── 眼光銳利、動作迅猛的連續創業家(serial entrepreneur),都來這裡棲身。


台灣長大,在美國受教育、創立過兩家軟體公司的功典董事長陳傑豪,只花了三年時間,就讓這家老牌軟體公司,轉型為當前最夯的海量資訊行銷公司,並接連拿下華碩、阿里巴巴等大客戶。

幾個月前,宏碁還在對外徵求執行長時,功典大股東、宏碁創辦人邰中和還向施振榮力薦三十七歲的陳傑豪,「他很有魅力,這是改革最需要的。」目前陳傑豪正積極招兵買馬,為接下來的東南亞和中國市場的擴張準備。....

善用科技業根柢,危機就是轉機


楊文彬嗅到安控產業的商機,拉了兩個台大橄欖球校隊的學弟,運用他們資工系高材生的專業,以及自身的行銷本領創業。用了八年時間,打造出台灣市值第三大的軟體公司。

眼見公司即將上櫃,今年四十三歲的楊文彬躊躇滿志。他打算再接再厲,「我想把賺來的錢,全部『梭哈』回去(指放手投資),再做大一點,希望把台灣軟體產業創造起來。」

他認為,電腦硬體公司的時代已經過了,從這些公司釋出的軟體人才,足以讓他再創三、四家公司。「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

從北到南,一股方興未艾的台灣科技新浪潮正在茁壯、攀升。這群二度創業的老將,走出「竹科模式」,不追求主流,而是百花齊放,在利基市場精耕技術,並放眼全球。

《經濟學人》將當前美國網路創業的榮景,與五億四千萬年前的「寒武紀大爆炸」相提並論。台灣版的「科技創業大爆炸」,好戲還在後頭。


以上文章  錄自  2014-02-19 《天下雜誌》 541期    作者:陳良榕、黃亦筠

http://www.youtube.com/watch?v=MZpEgn6i8rY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