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27日 星期四

烹調不當對健康有何風險?

食物為何變成『致癌物』?!!


含油脂類的食物,在100度以上高溫烹調下,會形成致癌物的香味,另外則會產生焦味。分析如下:

(1) 水烹煮食物,如:蒸、煮、燜之溫度只達100度,油脂不會產生致癌物,吃得到食物之原味也較健康。

(2) 魚及沙拉油都是非常不穩定的多元不飽和脂肪酸,若用沙拉油煎魚或烤魚,是非常不健康,很快就會形成芳香族致癌物。此類好吃的香味是油脂在高溫下形成的化學致癌物,不是魚原有的成分。

(3) 油脂在高溫烹調下,易形成芳香族之環狀碳化氫,是致癌物第二名,易誘發慢性病,尤其是炭火及燒烤最為嚴重,如:烤香腸、燒烤店、路邊烤肉、燒肉便當、家中BBQ、營火烤肉、噴槍燒魚等,烹調的溫度愈高,人造的化學物質及自由基會更多,其油煙之致癌物可能高於香煙數萬倍。

分析高溫烹調下形成之自由基,其化學反應是少了一個電子,變得非常活潑,經呼吸或口腔進入體內,會攻擊接觸到任何細胞,並搶走一個電子,致使細胞功能異常,如:發炎、老化、異化、癌化,也非常容易上火,增加肝的負擔,並引起口臭、失眠、黑斑、老人斑,尤其是誘發末梢微血管硬化和動脈血管之發炎,有腦中風及提早老化之風險。



地點    法國

2013年6月20日 星期四

什麼是阿茲海默症?

最近看了一篇食物GI(Glycemic Index的簡稱;中文稱為「升糖指數」: 代表我們吃進的食物,造成血糖上升速度快慢的數值)與阿茲海默症有關的文章:High-Fat Diet Could Interrupt Amyloid Clearance [Jun 18, 2013 By Pauline Anderson ],進一步從台北榮民總醫院及國立陽明大學生命科學系暨基因體研究所找到了一些有關文獻,整理如下:

阿茲海默氏症是由一位精神科兼神經病理學家Alois Alzheimer在1906年在德國記錄了患者腦部細微的變化所發表的報告,並根據他的名字來作為此疾病的命名。阿茲海默症侵襲人的腦部;它並非正常的老化現象。得到阿茲海默症的人會漸漸的喪失記憶並且出現語言和情緒上的障礙。智力逐漸喪失的情形稱為癡呆(dementia)。當這個疾病越來越嚴重時,病患在生活各方面都需要他人的協助,像是洗澡、吃東西、上廁所…等等。由於阿茲海默症患者需要人日夜看護,因此病患親友的生活往往也跟著受到很大的影響。阿茲海默症在目前仍是一種不可逆、尚無法治療的疾病。

誰會得阿茲海默症?

在美國約有5-6%的人口罹患阿茲海默症或是有相關的痴呆症狀。這表示有將近四百萬的美國人罹患阿茲海默症。隨著患者們老化退化,照顧者及社會的負擔也日益沈重。據估計,到了2050年,在美國將有一千四百萬人罹患阿茲海默症。在美國,阿茲海默症高居成人死因第四位。每年有10萬人死於阿茲海默症。超過六十五歲的人口中有5-10 % 罹患阿茲海默症。85歲以上的人口有一半是阿茲海默症患者。年齡是阿茲海默症相關因素之一,而研究顯示「遺傳」也扮演著重要角色。因為女性的壽命普遍較男性長,因此罹患阿茲海默症的女性也比男性多。此外,80 % 的阿茲海默症照顧者是女性,因此她們也間接受到阿茲海默症的影響。

症狀

記憶的喪失可能是阿茲海默症最顯而易見的的病徵,尤其是記不住前不久才發生的事或是最近才獲得的訊息。初始的症狀細微而漸次的出現,不易察覺,而且這些症狀也可能出現在其他的失智症並非阿茲海默症特有。例如:在熟悉的地方迷路,忘了某件事做了沒,老是舊事重提或是無法學新東西。病情惡化時,患者可能會在談話時沒辦法找到適當的用字或是無法做重大的決定。

阿茲海默症其中一項最令人痛苦的地方是患者有時會沒辦法認得親友。患者的性格也可能變得異常的煩躁,偏執多疑,不喜歡與人互動。到後期,患者可能會出現在街上遊蕩,迷路回不了家的情形。新的研究顯示阿茲海默症患者腦部處理視覺和空間訊息的區域可能受到損傷。這可說明患者為何會有沒辦法認出自己在哪兒或是搞不清方向的問題。患者也可能變的不專注,因此無法照料他們自己日常身體的各種需要。阿茲海默症患者腦部其他對記憶很重要的區域亦受到影響,例如基底前腦(basal forebrain)以及海馬迴(hippocampus)。許多為阿茲海默症所苦的人死於其它的原因,像是肺炎 (pneumonia)。由診斷確定日算起,阿茲海默症的病人一般可有6-8年的壽命,但仍許多患者存活超過20年。

阿茲海默症患者的症狀個別差異很大,但是最終每一個患者的症狀都會持續惡化。許多行為上的改變伴隨著阿茲海默症—憂鬱、偏執狂和妄想。然而,阿茲海默症目前是無法治癒的,雖然某些治療似乎有一些效果。

近觀阿茲海默症患者腦部

1906年,德國的神經科學家愛羅斯‧阿茲海默 (Alois Alzheimer)首次記錄了阿茲海默症患者腦部的微觀變化。(1906年,德國的神經科學家愛羅斯‧阿茲海默首次以顯微影像記錄阿茲海默症患者腦部的變化。)他呈獻一位女性的病理解剖圖,這位女性的心智在她往生的前幾年漸趨混亂。他將他由這位女性的腦部所觀察到的變化稱之為班塊(plaques)和糾結(tangles)。這些特徵只能藉著病理解剖被觀察到。糾結和斑塊會阻斷神經彼此溝通和傳遞訊息的功能。

某些研究推測著這些糾結是正常老化過程的一部份。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的約翰‧默立司博士在1999年三月的神經學年刊(Annals of Neurology, Volume 45 Number 3, pages 358-368)發表一篇名為「在精神無錯亂老化現象及臨床前的阿茲海默症所見之糾結和斑塊」的論文。此研究顯示,在39位精神無錯亂現象的人們(這些人在行為上並沒有阿茲海默症的症狀)腦部裡也都可以發現糾結的存在。因此,腦中糾結的漸漸堆積可能是老化過程中無法避免的事。默立司在其論文中陳述「這是進一步的證據說明糾結的實在是正常老化會發生的現象,它並不必然導致阿茲海默症」。 我們需要更多的研究來幫助我們找出糾結和斑塊在阿茲海默症中所扮演的角色。究竟是只有斑塊是造成阿茲海默症的原因,還是糾結與斑塊兩者之間會交互影響?

其他可在阿茲海默症患者腦部觀察到的變化:

腦部梅納德氏基底核(nucleus basalis of Meynert)的部分有神經退化的現象

腦中的神經傳導物質乙醯膽鹼(acetylcholine)減少

神經纖維糾結(Neurofibrillary Tangles)

目前並不清楚神經纖維糾結(簡稱NFTs)是如何形成的。神經纖維糾結在神經內部被發現:這些有糾結產生的神經,它們的細胞型態嚴重變形,並且堆疊成團。還曾被形容成像是一條打了許多節的繩索。曾有研究者指出一種名為「濤」(Tau)的蛋白質和神經纖維糾結(NFTs)的形成有關。但是神經纖維糾結是如何形成的呢?為什麼要形成?以及這些糾結如何影響腦部?

斑塊(Plaques)

和糾結不同,斑塊堆積在神經細胞的外部。斑塊主要由名為乙型 -澱粉樣蛋白(beta amyloid)的蛋白質所組成,而和其他蛋白質也參與斑塊的形成。研究顯示我們身體中名為澱粉樣蛋白(amyloid ) 的蛋白質在阿茲海默症當中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蛋白質是維持生命所需的分子,在身體內控制著各種反應。澱粉樣蛋白(amyloid )蛋白質在我們腦中自然的產生,但是當我們老化的時候澱粉樣蛋白(amyloid )卻過剩了,遂以乙型-澱粉樣蛋白(beta amyloid)的形式在腦中堆積,形成斑塊。澱粉樣蛋白前驅蛋白(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被酵素切割後產生的新片段,稱為乙型-澱粉樣蛋白(beta amyloid);此種蛋白質很容易聚集形成沈澱物。而這些沈澱是因為乙型-澱粉樣蛋白(beta amyloid)生產過剩,或是因為負責分解此蛋白的酵素無法適當的運作所致尚待釐清。這種情形與膽固醇(cholesterol)在我們體內的情形雷同。要維持我們細胞的健康,一些些的膽固醇是需要的,但是過多的膽固醇卻會阻塞血管,導致心臟的傷害以及其它問題。

藥物治療

只有 Cognex 以及 Aricept兩種治療阿茲海默症的藥物獲得美國食品藥物管制局(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簡稱FDA)的認可。這些藥物是膽鹼酯分解酵素抑制劑 cholinesterase inhibitors (非商標名稱分別為 tacrine and donepezil) Cholinesterase是乙醯膽素(acetylcholine)分解反應中的關鍵酵素,這些藥物藉著阻斷膽鹼酯分解酵素(cholinesterase)的作用來抑制乙醯膽素(acetylcholine)的分解。兩種藥物都可以增加腦中乙醯膽素(acetylcholine)的含量。兩種藥物皆可延緩記憶的喪失,並且有助於患者執行日常起居所需的動作。很重要的一點是這些藥物並不能治癒阿茲海默症,它們只能減輕阿茲海默症的症狀。

由於Tacrine 對於肝臟的某些酵素有副作用,為此而研發的新藥rivastigmine可能就快要得到FDA認證。這種藥物專門作用在腦部,而不會對肝臟的酵素造成影響。另外至少還有17種治療阿茲海默症的藥物正等著美國FDA的核准。

其它的治療方法

維他命E(一種抗氧化劑)和阿司匹靈(一種抗發炎藥物)被認為對於阿茲海默症具有療效。但這兩者是如何減緩阿茲海默症的症狀,目前尚不清楚。曾有研究者推測維他命E可以保護神經細胞的細胞膜不會受到具破壞性氧化作用(oxidation)的傷害。

研究顯示某些人工器材(architectural designs)可用來輔助阿茲海默症患者。例如:在建築物中張貼公告建築的平面圖可以讓迷路的阿茲海默症患者藉此找到他們房間的位置。藉著一些小標示或圖形提醒患者該做某些事,可以幫助患者集中注意力。每天都依著相同的作息來進行事物也有助於患者記起自己現在該做什麼事。

某一些研究顯示一種名為銀杏(Gingko Biloba )的植物對於阿茲海默症的症狀有些許療效。

內華達洲立大學醫學院的Harry S.Goldsmith 醫師對於醫治阿茲海默症曾提出頗受爭議的外科手術治療方式(controversial surgical treatment for AD)。他將腹部支撐器官用的腹腔內網膜組織omentum移入腦部。或許是因為omentum的化學性質,這樣的處理方式可改善阿茲海默症患者的短期記憶但是此治療法需要進一步的研究結果來解釋為何這樣的手術具有療效。

擴展中的診斷工具

由於阿茲海默症最可靠的診斷得在患者死後檢查腦部才能確立,因此在病人活著時必須藉著排除法來診斷出病人是否得了阿茲海默症。這意味著要先排除其他可能會造成癡呆的疾病。沒有辦法僅僅依賴一項檢驗來斷定一個人是否得了阿茲海默症,但是某些檢驗有助於推測就診的人是否出現阿茲海默症。

分析腦脊髓液時,如有某些特定的蛋白質含量上升,像是乙型-澱粉樣蛋白(amyloid beta protein),則表示就診人可能罹患阿茲海默症。

當影像技術變的越來越精良、容易取得,醫療專業人員可以利用電腦斷層掃瞄(Computerized Axial Tomography,簡稱CAT scans)來觀測腦部收縮的程度。當大腦表面的凹紋(sulci)變寬、腦室(腦內充滿著腦脊髓液的空間)變大,這些都是阿茲海默(其他神經性疾病也有)會有的特徵。

也可以利用腦部影像技術來獲取不同腦區的血流和代謝活性的狀態。

危險因子

第一項,也是最重要的一項阿茲海默症發生機率會隨著老化而增加。隨著年歲增長,個體出現阿茲海默症的症狀機率也越高。男人和女人罹患阿茲海默症的機率相同,所有人種都可能受到它的侵襲。

實際上阿茲海默症有兩大類:家族型(早發性)和偶發型(晚發型)。

家族型阿茲海默症較為罕見,極少數人會在他們五十歲前就發病。這一類阿茲海默症有很強的遺傳因素:位於第21,14,和1號染色體上的一些基因發生突變易於誘發阿茲海默症。(Reported in Neurology, July 1998.)

大部分的阿茲海默症患者是屬於偶發型的阿茲海默症。他們多數在65歲~75歲間發病。 A gene called APOE on chromosome 19 has been pinpointed as being a risk factor for AD (JAMA, August 19, 1998, Vol. 280, #7.), as it has a gene called APOE on chromosome 12.

當我們老化時,可以做些什麼來保護腦部?

當我們老化的時候,腦中某些連結會因為糾結或是斑塊的產生而失效,由此延伸出的概念是我們擁有的神經連結總數越多,能夠承受的連結缺損也越多。就好像一個球隊一樣!若是場上的一名球員受傷時,有能勝任的候補球員可以遞補的話,整個球隊還是可以運作的很好。可以遞補的球員越多,球隊便能運作的更順暢。

要如何形成和維持神經連結呢? 俗語說:要活就要動!保持心智和身體的靈活度會很有幫助!挑戰自己的心智:試著記住別人的名字、玩玩縱橫字謎、做數學題目、閱讀、學新字。

未來研究的方向

瞭解阿茲海默症是神經科學中最活絡的的研究議題之一。1998年,科學家藉著繁殖出能夠發展出阿茲海默症的小鼠在研究上跨出了一大步。這些小鼠幫助研究者解開阿茲海默症的奧秘。對於未來治療方式的研究可以分成幾種:

以化學理論為基礎的治療方法(Chemical Theories)

腦中生物化學上的變化

腦中的細胞需要某些營養才能生長。其中一種營養素稱為神經生長因子(NGF)。神經生長因子(NGF)的減少會促成阿茲海默症。由大鼠的實驗顯示神經生長因子會促進腦中海馬迴這個區域生成新的突觸連結。在這個理論中,新的連結生成可以回復記憶的喪失。既然有可以幫助神經生長的化學物質,相反的,也有毒殺神經的化學物質。這些化學物質稱為神經毒。可能是神經毒的含量增加而促成這個疾病發生。假如這些神經毒性物質的含量可以被調控,神經細胞死亡便少,由此可以減輕阿茲海默症的症狀。

腦中神經傳導物質缺損

神經細胞使用神經傳導物質來溝通。如前所言,阿茲海默症病人腦中乙醯膽鹼的含量比沒有得病的人低。減低乙醯膽鹼(acetylcholine)的藥物有造成暫時性失憶的副作用。因此,可以促進增加乙醯膽鹼在腦中含量的藥物可以減緩痴呆的發生。

腦中的毒性的化學物質過量

過去曾於阿茲海默症患者的腦部組織發現鋁、汞,和其他的金屬,因此推測這些分子促成疾病的發生。大部分的科學家同意鋁和其他金屬並不會造成阿茲海默症。需要近一步的研究來釐清這些金屬在阿茲海默症所扮演的角色。


以遺傳學為出發的治療論(The Genetic Theory)


阿茲海默症的遺傳學是最令人困惑的。某些家族可能有許多成員受到影響,但是因為家族成員可能暴露在同樣的環境,因此無法道盡究竟遺傳因素要負多大的責任。

AD.有幾種位於第21和 14號染色體上的基因被辨識出來,它們是家族型阿茲海默症所特有的。對於一般最常見的偶發型阿茲海默症,在第19號染色體上帶有載脂蛋白E(Apolipoprotein E;APOE)的人,其阿茲海默症的發生率比一般人高。

有更多的研究工作需要進行,好去瞭解遺傳因素是如何影響阿茲海默症的發生。

自體免疫理論(The Autoimmune Theory)

你的免疫系統捍衛著你的健康,使你免於細菌、病毒,和其他威脅的感染。如果這個系統機能失常了,你的免疫系統會攻擊自己的組織。科學家們假設如果老化時你的免疫系統攻擊你的腦部,便造成阿茲海默症。然而,目前尚未釐清自體免疫會不會導致阿茲海默症,因為在沒有罹患阿茲海默症的人腦部也可以見到自體免疫的跡象。

慢性病毒理論(The Slow Virus Theory)

某些慢性病毒所引起的腦部疾病其症狀與阿茲海默症相似。然而,並沒有某一特定的病毒被確認一定會引起阿茲海默症。

保持敏銳頭腦的方法

走到房間裡卻怎麼也想不起來你要做什麼?氣呼呼的尋找自己的老花眼鏡,眼鏡卻就乖乖的掛在額頭上?這樣的情況是否常常在你的生活裡發生,難道只是一時失神?還是另有原因?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困擾,但卻不願讓別人知道自己有忘東忘西的問題,其實健忘的確可能會影響到你的日常生活,如果嚴重可能就會成為一種疾病,也就是大家熟悉的老年癡呆症,雖然只有大約10%到20%的65歲老人會得老年癡呆症,卻還是不容忽視。

雖然無法預防得老年痴呆,但是建議保持每天吸收的熱量不超過2000卡,多吃水果以攝取足夠的維他命C,及服用400到1000單位的維他命E之外,預防失憶最簡單基本的方法就是要保持你的腦筋活絡,不要讓它睡著囉!

腦子的運動可從培養興趣或學習新事物開始,保持每週固定幾天學習一些新事物,不但生活有重心還可以交朋友,這並不需要等到老年才開始。此外每天要和妳的伴聊聊,每幾天要和老朋友閒話家常一番,甚至與朋友上上館子、看電影逛街喝下午茶,絕不要一個人與世隔絕。

研究指出,朋友與伴侶可以延長生命力,擁有長久伴侶和很多朋友的長者,越能面對生活壓力,也具有較佳的血液壓力讀值,有更好的免疫系統和整體健康。

要保持敏銳頭腦的方法很多,不妨試試下面十一個建議:


1. 運動您的腦袋瓜

2. 保持活躍的體力

3. 吃好睡好保持健康

4. 發展提醒自己的方法

5. 花點時間來記事情

6. 沉思冥想放鬆心情

7. 保持樂觀正面的態度

8. 和醫師保持溝通

9. 定期檢查指數

10. 保持自己的想法

11. 旅遊



地點     美國國會圖書館 Library of Congress



2013年6月16日 星期日

面對失智父母,不要和他(她) 講道理

久未謀面的朋友告訴我,困擾她多年的高齡失智母親,從一個躁鬱老人變成快樂老人了。


過去,朋友為了照顧母親而辭去工作,無論她多麼的努力,母親反常的行為還是搞得全家雞飛狗跳。很難想像以前談到母親就眉頭深鎖的她,如今竟神采飛揚的訴說母親的行為。

原來她發現和失智母親不能講理,只能把她當孩子般寵著順著,她把母親每天的生活排得滿滿的,母親再也不會製造問題了。

她先是讓母親每天早上去社區老人大學上課,即使上學只是幌子,但母親接觸到外界的刺激,心情很愉悅;假日她則開車帶著母親四處逛,雖然只在住家附近,但母親就像小學生去郊遊般興奮;母親愛唱歌,她就讓外籍看護帶著母親去公園唱歌;母親不肯洗澡,她讓外籍看護和母親一起玩泡沫沖水遊戲;母親愛炫耀自己有錢,她就在母親身上放很多玩具鈔票;母親疑神疑鬼地,會去藥房胡亂買藥吃,她就偷偷塞給藥房老闆像藥丸子的糖果。

她還鼓勵母親畫圖,因為母親相信自己那些像畢卡索般的傑作,有一天可以賣大錢。看著朋友閃亮的眼神敘述著她母親的轉變,我心中不禁湧起了虧欠感。

去年我九十二歲的父親過世,父親晚年變得無法與家人相處,雖然他沒有失智,也沒有其他重大的疾病,但他與過去我們心目中尊敬的父親判若兩人。

我們不了解他的轉變,看著他的脫序行為,不斷與他爭執,甚至想糾正他。如今想來才知道父親外表雖然正常,但他已經退化到無法控制自己的行為與思想,而我們又以高標準不斷和他講理,殊不知可憐的老父早就身不由己,面對我們的道理,只有更大的反彈。

時光無法倒流,對父親的虧欠永遠是我心頭的痛。過去我們不知道如何照顧老人,但從朋友身上,我學到寶貴功課,我會將對父親的虧欠,加倍償還在年邁的母親身上。

資料來源 【聯合報╱陳碧華(台中市)】


台灣宜蘭冬山河親水公園


2013年6月7日 星期五

最難的一課,我們卻沒教給學生


「老師,您可以幫我寫推薦信嗎? 這是我過去七個學期的成績單。」最近一位大四女同學來看我,希望我能為她撰寫申請研究所的推薦信。

看了她的成績,我嚇一跳,從大一到大四的過去七個學期,她每學期都是書卷獎得主! 在臥虎藏龍、會念書的學生比比皆是的台大校園,這並不容易,可見她多麼用功!

但我一開口,卻是潑了她一頭冷水,「同學,妳能不能不要繼續拿第一名?」「為什麼? 追求好成績有什麼不對嗎? 要申請國外的好學校念碩士、博士,難道不應該有好成績嗎?」面對她不解的神情,我請她在研究室坐下來,「讓我花一點時間,說個故事給妳聽好嗎?」

說實話,在台大教學十八年,我最擔心的學生,不是成績吊車尾的同學,反而恰恰相反,竟是每一科都拿第一名的傳統好學生,最讓我放心不下⋯⋯。

這個故事,就從多年前一個很認真、也常拿書卷獎的台大學生說起。

曾經,有一個高中念建中、大學讀台大,在別人眼中考起試來一帆風順的台灣年輕人,在長期努力不懈下,終於如願以償來到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攻讀碩士與博士。當時,在他心中,「成功」的人生像是一條有軌跡可尋的直線,從麻省理工以漂亮成績畢業,等於拿到「成功」的第一個入門磚。

他告訴自己:「我來美國可是來讀書不是來玩的,好好拚功課吧!」這個台灣學子,從小念理工科,愛運動,愛念書,但對於美國的流行文化、同學間多采多姿的社交生活,格格不入、甚至手足無措。於是他一心向學,果然,念碩士的兩年與博士第一年,每一個科目都拿下漂亮的A!

在麻省理工,A就是最高的分數了,科科都拿A,真是不容易的好成績。 他內心不免小小驕傲,頗以自己為榮,也一直以為,自己的指導教授,一定也為他高興,畢竟置身於一群天才學生中,他的好成績堪稱「第一名」呢。

全A成績,終於碰到大鐵板了。有一門陌生卻又必修的重要課程,他上了幾個月後,內心有數,成績大概不會太理想,雖然及格絕對沒問題,但A恐怕拿不到了。這個「好學生」乾脆壯士斷腕,期末考前,毅然退選這門課,避免成績單出現B的「恐怖」危機。

很多美國同學不理解,老師更覺得奇怪,學分費交了,也認真上了幾個月,為什麼他要退選?只為了避免成績單不好看?這個理由對美國人來說,太不可思議了!來年,他再度挑戰這門必修課,一路穩紮穩打,加倍用心,但期末成績出爐後,他,竟拿到了第一個不是A的成績!之前的退選,無異於一場時間與金錢的徒勞無功。

沮喪的他,有點難為情的去見了美國指導教授,甚至,帶著歉意去的。然而,指導教授卻十分開心的恭喜他!恭喜他沒拿到A!教授語重心長的說:「我真是太替你開心了! 你從今日起,再也不必為拿A、拿高分而念書,你總算可以放膽,去做更重要、更有價值的事情了!」

那,什麼才是更重要更有價值的事? 教授笑著回答:「去犯錯與創新吧!藉著課本教你的基礎,然後去有計畫的犯錯、嘗試創新。這才是有價值的!」

台灣小子,如當頭棒喝般醒悟:什麼才是追求知識的本質? 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不斷尋求突破,繼續為下一代累積新知,以創新動能造福人類社會,才是知識的本質。好吃的蛋糕是本質;而好成績,只是裝飾的美麗奶油花朵罷了。


「怕輸」心態造成保守的選擇


我,就是那上面故事裡的主角、曾經認錯方向的台灣小子。

當我被MIT指導教授,點出求學觀念上的根本錯誤後,其實是非常受用的。在此之前,我把所有的精神力氣、大概有九成,都放在完成作業、求取高分,而只拿一分的餘力,用以做研究。

但後來,我大幅度更改比例,變成了兩成力氣做功課,八成心思做新研究。以前,一拿到作業,就認真埋頭苦寫,確保盡善盡美以得好成績,後來卻變成了要交作業的前一天,才開始熬夜趕報告。

這並不是說我偷懶,而是我發覺,做新的研究才是更大的挑戰,收穫更多,所以我選擇先做研究。

研究的過程,其實是一個無底洞,回報會比較慢,不像考試成績馬上就出來,但這才是真正的學習過程,而且雖然回報慢,收穫卻是紮紮實實、屬於自己的,不是考完試就一半還給老師的表面好成績。可以說:那個當下椎心刺骨的B,釋放我長久以來讀書是為了追求漂亮成績的功利迷思,轉向真正的學習本質。

觀念一改變,學習反而突飛猛進。大多數人要念六年方能結束的博士班,我四年就畢業了;因為我把時間與精神,花在對的地方、並做出了新的研究成果,最終得到了教授的肯定,畢業論文順利通過。


「怕輸」文化造成保守的心態


回到台灣教書後,這些年來,我對當時的心情又有一層新的體悟。當年我對科科A的追求,除了從小相信認真念書就是為了追求好成績的迷思,背後,更深的原因是「怕輸」。怕輸、怕沒面子的心理框架,一直到現在,仍然在很多個體、甚至很多企業發展上看到,形成一種保守的文化,妨礙創新的嘗試。

台大管理學院每年都送很多學生到國外著名大學做交換學生。最近一個同學從北歐的大學交換半年回來,與我分享心得。

她的班上有一半是當地學生,另一半是來自義大利、法國、德國、韓國、印度等全球各地的交換學生,有很多分組討論和報告要做。她發現,台灣去的學生,理論學得很紮實,程度一點也不輸外國學生,但自信心明顯比較不足,即使有自己獨特的看法與觀點,但不那麼能夠系統化組織與勇於提出思辯討論。相較之下,「歐洲的年輕學生可能理論基礎比不上我們,但他們不害怕,很敢說出口,討論激盪,發現真的有興趣的地方,再去深入鑽研,很有創意和想像力。」

她的心得我完全瞭解。因為怕輸怕被別人笑的心理,出現在許多層面上,例如阻礙學習新語言(不敢開口怕被笑)、討論課上沉默者占多數,發言的永遠那幾個,但下了課大家卻七嘴八舌意見多多。

我曾經反省,為何必須到了美國求學、從別人的文化反射出來,才看清自己的迷思? 為什麼在台灣時,從來沒有發現過、從來沒有反省過?

答案很簡單。在台灣現有的升學制度下,包含高中基測、大學學測,我們的遊戲規則就是,誰會考試,誰就是贏家!30年前,我念書時如此,現在亦然。

或許,大學前的遊戲規則,真是如此,但是,我們的人生,從考完大學起,就再也不是科科得A者保證勝利了。

唯有能認清環境變化,敢於跨出舒適區,追求本質的創新,才能永保成長動能。從此刻起,掙脫只求第一的魔咒,擺脫怕輸的包袱,大步往前走吧!

最珍貴的一堂課,找尋自己的人生導師

我的前半生,在別人眼中,該也是標準的「金榜題名」、算得上是超級好學生。先後考取建中、台大,而之後的碩士、博士學位,則都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完成。畢業後,在矽谷找到年薪數百萬的工程師職缺,然後娶回了美嬌娘、回台大擔任教授,也有了兩位小朋友。

我必須承認,有一段時間,我真的覺得自己很幸運,也深信只要自己夠努力,無論是「美國夢」、「台灣夢」,我都能美夢成真。

然而,從人生進入下半場開始,我陸續遭逢變故,終於明白了什麼叫做深深的無力感。

先是我自己在壯年之時,就得了癌症。跟死神第一次拔河,我雖僥倖得勝,卻也大傷元氣。而沒幾年後,我又遭逢中年喪妻!失去了最愛的人,心裡什麼也不剩,只有空空蕩蕩,整個人渾渾噩噩⋯⋯ 但卻沒有太多時間可以自怨自艾,因為我還得拉拔兩個正要經歷青春期的小男孩長大。

原來發生在我們意料之外的,才是真實的人生⋯⋯


最難的一課,我們卻沒教給學生


看看自己走過的人生路,再想一想每一天,我在校園內觸目所見,年輕快樂、對未來滿懷想像與盼望的學生們。不禁感嘆:在我人生的求學過程中,大多時刻,學校只教如何考第一名、如何過關斬將在大小的考試中勝出? 幾乎沒有人告訴我,考不上「好」學校、「好」科系之後該怎麼辦? 如何勇敢站起來面對挑戰?

聯考制度強調的是,不管喜不喜歡,先搶第一志願就對了! 從來沒有人認認真真地鼓勵我們:尋找自己獨特的天賦能力,傾聽自己內在的聲音,再找出獨屬自己而非主流價值一致鍾愛的「第一志願」?

我們從小經常聽到的童話故事是,王子好不容易排除萬難與公主結婚,然後呢? 就沒了。從沒有告訴我們,王子公主可能吵架啊! 人生的本質就是無常的變動。如果有一天,公主離開了,王子該如何?

沒有人教過我們,我們也從來不會教學生,關於人生,種種的真實與艱難,種種的難堪與不堪。這些,反而是我在歷經人生後,最想要獻給學生的禮物。

人生總有悲歡離合,但我希望我的學生,都比我更有能力,去面對課堂以外的人生挑戰。

如何做? 其實很簡單,提前把這些人生問題,丟給學生去想,讓他們從年輕時就開始思索、有心理準備;提前為他們灌注一些力量,而不是哪一天他們突然面對了,竟只有手足無措的份。人生不會永遠順遂、悲歡離合總無情,畢業之後的人生更不會有標準答案,我想教會學生的,是他們如何為自己找尋答案? 甚至是,能不能在犯錯後,鼓起勇氣選擇補考,而不是沮喪放棄,勇敢做唯一的自己。

人生說穿了,就是由無數的大小考驗組合而成,懂得為自己找到「人生導師」,絕對可以為自己的人生加分不少。

而什麼是人生導師?「他」,可能是一份信仰、一場演講、一部電影、一本好書,重點是裡頭的精神,能不能讓你在歷經悲歡離合時,多一點力量與勇氣,繼續朝能發揮自己最大價值的方向走下去?

我不是完美無缺的老師,但真心祝福每一位學生,打開心胸、主動出擊,每天都能遇見自己的人生導師、每天都能茁壯成長。



[資料來源]

書名:《勇敢做唯一的自己:台大教授郭瑞祥的人生管理學》

作者:郭瑞祥/文;陳建豪/採訪整理

發行日期:2013年04月02日

出版社:天下文化



作者簡介:

郭瑞祥 ,1961年出生於台北,曾在台灣大學取得土木系學士,隨後進入麻省理工學院攻讀土木工程碩士、機械工程博士,畢業後進入美國國家半導體公司,擔任研究發展中心資深製程工程師,並在職進修取得加州州立大學聖荷西分校企業管理碩士。1995年到台大任教迄今,現任台大工商管理學系、商研所特聘教授。

做為一名大學教授,郭瑞祥認為除了知識的傳遞,人生智慧與經驗的傳承更為重要。中年經歷罹癌、喪妻等人生重大轉折後,深刻體悟人生有許多問題,是沒有標準答案的。於是他以讀書會形式,在台大開設一門結合管理與人生的專題類課程,希望學生提早知道,管理,是每一個人都可以學習,讓自己生命更幸福的關鍵能力,在面對人生大大小小的「管理任務」時,都能以智慧與勇氣做出發揮個人最大價值的判斷與抉擇。

課程推出後意外大受歡迎,也堅定他與更多人分享、用心貼近學生需求的決心。他認真的教學表現曾多次獲得校內教學優良獎肯定,並獲頒台大教學傑出獎,每年僅1%教師能獲此殊榮,係台大給教師的最高榮譽之一,也被學校評選為第一屆優良導師。







2013年6月1日 星期六

簡易靜態腳功運動四法

[此文由梁智鈞醫師提供]


這個腳功運動,是長壽家族三代祖傳下來,強身保健用的運動。尤其長坐辦公室或無暇運動的女士、先生們於每天早晚不妨一試。


(一)平臥正躺姿勢,雙腳掌向外側外展,然後內收回正,重復緩緩的運動,共六十四下。

(二)同樣姿勢,雙腳掌向前方按下,然後回正,重復緩緩的運動,共六十四下。

(三)同樣姿勢,雙腳腳趾向前向下方按下,然後輕輕放鬆回正,重復緩緩的運動,共六十四下。

四)平臥正躺姿勢,雙腳同時或單腳輪留屈膝後,再向前伸直,然後回正,重復緩緩的運動,共六十四下。

重點提示

以上的運動可於晚睡前或早上起床之前各做一次,尤以早上這一次效果最好。持續2-3天等熟練以後;開始配合吐吶呼吸法,一呼一個動作,一吸一個動作,放鬆並逐漸用意念帶著氣環繞全身一週,並持續著,越慢、越鬆者效果越好,10分鐘做完者,比5分鐘完成者有效果,15分鐘做完者效果又更好,持之以恆後,會覺得功效如神。趕時間者可以減少只做三十二次也無訪;凡過敏性鼻炎、慢性鼻竇炎、腰背痛、膝蓋痛或屈膝不利者、平常腳跟痛、腳踝痛者、或到傍晚時,雙腳會浮腫者、腳氣者,鍊完十天後會覺得改善。也可防止或治療成人病如失眠、高血壓、神經衰弱、腸胃虛弱、便祕、婦科疾病或五臟六腑毛病,還可提高免疫功能,延長機體達到長壽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