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30日 星期日

不忍眾生苦,不忍聖教衰

不忍眾生苦,不忍聖教衰,豈可自了了,置邪魔亂舞?末後眾生哀,無法可依怙,蕭平實出世,免正法於難!


           江蘇省全福講寺  世尊像



茲轉錄 2011/10/04 Ysw Wang 所貼的一篇文章︰《冠絕古今的大善知識—平實導師》,期望苦無正確修行門路的有緣人早日得到真善知識的指導。【此篇文章目前已在海峽兩岸傳開,敬請參考!】

文章如下︰


在五濁惡世的時代, 平實導師的出現無疑是正信佛子夢寐以求的恩賜,其高超的出世智慧和圓融的入世態度,都將成為佛教史上難以逾越的豐碑。

下面,末學願以個人淺薄的智慧,勉強歸納出 平實導師的四大卓越貢獻,希能成就某些有緣人的信心。




第一大卓越貢獻:

讓禪宗之“禪”變得具可操作性──禪這個字,在末學未學佛之前,總是在文人騷客(包括一些大法師和大居士,也屬於文人騷客之屬,如星雲、如鈴木大拙等)的作品中出現,基本上代表了 “說不清楚,但意境高遠” 的意思,末學總感覺,文人騷客們使用這個字,多少帶著憧憬和附庸風雅,實際他們自己根本不懂,說什麼 “語言無法表達,只能用心去體會” ,這只是籠罩別人的手段。但是這個情況,終於被 平實導師的《禪—悟前與悟後》打破了,此書對 “禪” 詳細而具體的講述,使得其內涵和外延都變得不再神秘,而且修證過程更是具體到無以復加,真的是第一次,有人使用現代 白話文,把“禪”變得具有可操作性。

第二大卓越貢獻:

厘清三乘菩提的區別和聯繫 ---- 三乘菩提的區別和聯繫,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就沒有人知道了,聲聞、緣覺、菩薩,這些詞已經成了擺設,隨著每個人想當然的解釋而解釋,無人知道其真實內涵和外延,平實導師以目前90餘冊的巨作,讓三乘菩提的區分變得清晰可見,讓佛弟子對佛教的全貌有了認識。

第三大卓越貢獻:

把成佛之道做出了全次第的鋪就 ---- 成佛,是佛弟子的目標和願望,但是,要怎樣做才能成佛?這是一個大問題。末學曾經看到,說 “不分別一切,不牽掛世事” 便是成佛,總感覺這種 “成佛” 沒有價值,只能算自欺欺人的成佛,仿佛 “成佛” 就 “成了白癡”,而 平實導師鋪就的次第,秩序井然,有條不紊,必須一步一步有修有證才能進步,白癡和投機取巧者是絕對無法成佛,這樣的次第,才符合事實。

第四大卓越貢獻:

讓一切附佛外道無處容身 ---- 平實導師所宣揚的如來藏正法,吻合佛經原意,回歸佛陀本懷,自然使一切附佛外道原形畢露,比如喇嘛教、比如常見外道 — 以意識心為修行標的佛門外道、比如打著佛教招牌專做世間慈善的天魔外道等,無一不被光明所照,讓人清楚看見其公然違背佛經聖教之處,從而避免有緣人上當受騙,勤修而無所獲的悲慘命運。

平實導師的四大卓越貢獻,如日月光明,在末法時代必將產生深遠影響,直至未來之佛運。願天下有緣人值遇 平實導師,受學 平實導師,踐行菩薩道,直至光輝的頂點。

=========================================================================================

                              全福講寺山門

江蘇省昆山市佛教協會下屬寺院︰全福講寺 簡介

全福講寺位於江蘇周庄的白蜆湖畔,相傳是宋元祐元年(1086年),里人周迪功郎將其舍宅捐出作為寺院。後經歷代擴建,梵宮重疊,香火旺盛,成為遠近聞名的寺院。全福講寺的主體建築大雄寶殿,殿宇雄偉。步入殿內,高達三丈有餘的如來大佛巍然盤膝而坐,佛掌中可臥一人,佛身倍於江浙各大寺院。

據清《周莊鎮誌》記載:如來大佛本蘇州虎丘海湧峰雲巖寺世尊像,清順治五年(1648年),總戎楊承祖兵駐百蜆湖,迎於寺內。大佛左右佇立偉如二峰的文殊、普賢佛像,兩側的十八羅漢神態各異,栩栩如生。舊有“出世獨尊”匾額,即手筆。另有清代戶部右侍郎孤峰長老題 “水中佛國” 巨匾懸山門之上。


2011年10月9日 星期日

穿越時空之旅 --- 能高越嶺道:台灣早期的橫貫道路

目前台灣的東西橫貫公路(由東勢經梨山、大禹嶺,再沿立霧溪經關原、慈恩、洛韶、天祥而至太魯閣,全長194.2公里,編定為台八線公路;又稱中橫) 並不是最早規劃的橫貫道路。

早期的橫貫道路是「能高越嶺道」(the Nenggao Cross-RidgeTrail) 。當年日本人為了能夠徹底征服台灣全島,以便取得豐富的山林物產資源,以及將台灣的東西兩岸連貫起來,曾開鑿了「能高越嶺道」,但是後來因為太平洋戰爭爆發而不得不暫停繼續開發,而將此一山區作為山地叢林游擊作戰訓練的軍事基地,大量訓練兵員並派遣到南洋參戰。

其實「能高越嶺道」為早期泰雅族東西來往的重要通道。 欲了解能高越嶺道,可參考《能高越嶺道-穿越時空之旅》(A Story of the Nenggao National Trail) 一書。能高越嶺道沿線水力發電的資源非常豐富,有「電力的萬里長城」之稱。目前由屯原至五甲崩山前約27公里仍保有日據古道的特色。

該書是徐如林女士與楊南郡先生,夫妻二人攜手完成的著作,敘述一些屬於能高越嶺道的歷史故事,看過這些故事,當你走在能高越嶺上,聞到的就不僅是森林草木芬多精的香味,還多了一些歷史的芳香,看到的一景一物,也都有了不同的、更深刻的意義。

此書以動人的文字描繪自日據時代賽德克族受日人統治下的衝擊及開鑿能高越嶺道的故事。

能高越嶺古道係屬於合歡—能高越嶺國家步道系統中的一段,西起南投縣仁愛鄉霧社、東至花蓮縣秀林鄉,為早期泰雅族東、西來往的重要通道,亦為著名的中部三大越嶺警備道之一。全線橫貫中央山脈主脊,並通過臺灣生態廊道的心臟地帶,為日人警備道中最寬闊、平穩的一條,如今也成為橫貫越嶺古道中,相當熱門及大眾化的一條路線。



1930年能高越嶺道的起點霧社,爆發了慘烈的「霧社事件」,賽德克族人焚毀了日本警察在能高越嶺道西段的各個駐在所,之後,日本軍警激烈地展開報復攻擊,甚至動用到毒氣彈。《賽德克·巴萊》 (Seediq Bale) [賽德克語的Seediq 意為 manBale意為 trueSeediq Bale等於是 a true man 意為「真正的人」] 2011年一部分為上下兩集的史詩電影,為台灣導演魏德聖的第二部劇情長片。它嘗試以歷史佐證及平衡觀點,描述1930年代日治時期因殖民統治當局對台灣原住民壓迫式的理蕃措施,迫使賽德克族馬赫坡社頭目莫那魯道率領族人群起反抗當地日本駐警與增援部隊,終究引發霧社事件的始末經過。

       古道天險,高山的坡度極陡,軍事上乃是易守難攻之地。當年原住民藏身於山上雲霧之間,其行動相當敏捷,可謂神出鬼沒,有不少日本軍人進攻不成而命喪異域。

時至今日,能高越嶺道除了豐富的自然生態資源外,也保存許多具有文化資產意義的歷史人文資源,古道沿線保留了不少當年「霧社事件」的歷史遺跡,例如全由檜木建造的豪華警官駐在所等,讓現在的能高越嶺道具有獨特的存在意義。

縱橫臺灣山林的學術探險家楊南郡博士與其夫人徐如林女士,實地前往能高越嶺道全線,並對霧社事件的史料加以實地調查,尤其是1976年親赴馬赫坡勇士最後守之處─「馬海僕岩窟」進行考察,感受當年賽德克勇士置生死於度外的心境,並遍訪事件現場的目擊證人,例如三度拜訪花岡二郎的遺孀高彩雲女士。


據說有兩位八十多歲的老人家相偕來此一遊,突然對此地有似曾相識的熟悉感。終於,憶起了這裡原來是他倆年輕時被日人秘密遣送之處。上圖的週遭附近曾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日軍的奴工集中營。想起當年他們被迫在此地進行危險的秘密軍事工事,過著慘無人道的生活,如今兩位老人家不禁老淚縱橫,相擁而泣。

《能高越嶺道-穿越時空之旅》(A Story of the Nenggao National Trail) 一書主要依時空順序排列,由於博士和其夫人徐如林女士行雲流水之筆,加上嚴謹的文史考證與親赴現場實地印證,讓能高越嶺道,這條從清治時期到日治時期最為人津津樂道的古道,成為一條充滿故事,可以聞到自然與歷史芳香的路。

「能高越嶺道」是林務局規劃的國家步道系統之一,目前的十四條國家步道,皆與臺灣原住民族的傳統步道、清領與日治時期的理蕃道路,密切重疊,「能高越嶺道」就是臺灣原住民族史上最悲壯的「霧社事件」發生地。因此,林務局長鼓勵想要深入了解台灣歷史的人,一生一定要走一趟「霧社事件」發生地 「能高越嶺道」,並以此當做入門,繼續走過其他的國家步道,充份體會臺灣歷史的深度、見識臺灣山林的磅礡。


水濂壩  
                                                                                              
           能高越嶺道花蓮縣秀林鄉的一端


龍澗峽谷廊道